著名固体力学家、“七院院士”高华健全职加入清华大学

著名固体力学家、“七院院士”高华健全职加入清华大学

 

2012年—2023年间,高华健先后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国际力学、材料及工程科学领域顶级专家高华健近日全职加盟清华大学。在清华大学就职仪式上,高华健表示,自己与清华的合作由来已久,事业发展也得益于清华师生的一路支持。2012年,高华健曾参与创立清华大学先进力学与材料中心。近年来,他每年在中国工作时间超过2个月,在国内作学术演讲和报告100余场,学术论文为国内学者引用5500余次,与中国学者合作发表了130余篇学术论文。

  高华健是国际固体力学领域的顶尖专家,于2003年成为美国工程师机械学会(ASME)的成员。2012年-2023年间,高华健先后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12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15年)、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17年)、美国科学院院士(2018年)、欧洲科学院院士(2018年)、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2019年)、英国皇家学会院士(2023年)。

  据中国科学院官网信息,高华健1963年12月生于中国四川成都,1978年至1982年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8岁即本科毕业,后前往美国深造,先后获得哈佛大学工程科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88年博士毕业,后加入美国国籍。毕业后高华健进入高校任职,历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杰出大学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德国马普所金属材料研究所所长等职位,2006年开始担任美国布朗大学讲席教授,也是国际固体力学领域旗舰期刊《固体力学与物理学杂志》(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的编辑。

  据清华大学官网消息,高华健的研究横跨力学、材料、机械、仿生学等多个领域,主要研究材料、结构和生物系统的宏微观形变和破坏行为,代表性工作包括创立了基于微观机制的应变梯度理论,从微观机理到宏观唯象的多尺度研究引领了近20年来力学的发展范式;揭示了多种新型微纳米结构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机制和断裂机理,为后续材料和力学科学家解决金属材料强韧互斥的难题指明了可行方向;建立了纳米生物结构的力学理论体系,揭示了生物结构材料中力学性能优异的根本原因。

  多年学术生涯里,高华健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过去20年中在世界固体力学领域学者的引用排名第一,被认为是目前国际上60岁以下固体力学家中最杰出的代表。

  高华健曾获国际固体力学领域最高荣誉、每四年颁布一次的罗德尼·希尔奖(Rodney Hill Prize),国际应用力学领域最高奖铁木辛柯奖(Timoshenko Medal)以及由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颁发的工程材料领域最高奖章(ASME Medal)等国际顶级荣誉奖项,是迄今为止国际力学领域唯一同时获得以上三大荣誉的科学家。

  除此之外,高华健在教学领域也有着出色表现,先后培养博士生35人、指导博士后37人。其中,1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20余人回国后成为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

 

本文转自于   财新网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才汇云网”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