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财新周刊|入境旅游卡在何处

最新财新周刊|入境旅游卡在何处

 

政策迭出疏通堵点,现实落地关卡重重,历经疫情洗礼的入境旅游行业还需时间矫正与修复

    为应对2023年11月在中国的三周旅行,挪威人Knut Anders Finnset早早做了攻略,下载了支付宝国际版,绑定信用卡,以应对日常支付、订车票、购买景区门票等。“我查了一些旅行博客和主流论坛Reddit才知道要这么做,对于不习惯移动支付的老年人来说就会很不方便。”

  过去几个月,中国持续推出入境旅游促进措施,但国内移动支付盛行、对Visa(维萨)等国际信用卡支付接受度不高、景区信息登记要求繁琐,导致当前外国游客入境旅游仍有不少困难。支付宝国际版是当前相对便利的打包式解决方案,但对外国人来说,护照注册、绑定信用卡、实际支付等系列流程依然复杂,任一环节都可能被卡住。

  另一方面,入境旅游的供给侧秩序仍在缓慢恢复当中。而近年来反全球化盛行,也导致中国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有所减弱。据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2023年,全国边检机关共查验出入境人员4.24亿人次,恢复至2019年的63.28%,;其中上半年查验出入境人员仅1.68亿人次,由此推测,入境人数在下半年才加速恢复。从中细看,外国人出入境恢复更为缓慢,2023年,全国边检机关查验外国人出入境3547.8万人次,仅恢复至2019年的36.32%。

  另据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统计,2023年上半年全国旅行社入境游接待人次为47.78万,不足2019年同期的十分之一。国内头部入境游旅行社陕西利行国际旅行社总经理张帆告诉财新,该机构主要面向欧美市场获客,2023年收客只有2019年的12%;而据其了解,同行也多在两成以下。

  202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在签证放宽上发力很足,先后对11个国家给予了单方面免签政策。先是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六国试行单方面免签,即在2023年12月1日至2024年11月30日期间,该六国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和过境不超过15天,可免办签证入境。其后,中国又宣布自2024年3月1日起,和泰国两国之间公民永久互免签证。新加坡也在2024年初推行了30天互免签证政策。

  2024年1月17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都柏林国宾馆同爱尔兰总理瓦拉德卡举行会谈时表示,为便利两国人员往来,中方将给予爱尔兰单方面免签待遇。此前1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伯尔尼同瑞士联邦主席阿姆赫德会谈中宣布给予瑞士单方面免签待遇。

  “这么多年我们没有看到中国对哪个国家单方面免签,这波政策说明中国对外开放的力度更大了,也体现了国家对入境旅游工作的高度重视。”已从业33年的张帆如是说。

  政策层业已关注到外国人入境后的实际出行问题,跨部门联合发布文件,推动解决移动支付、旅游服务等一系列痛点。2023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切实打通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的堵点。

  为何政策层努力疏通,而入境游的现实仍卡点多多?疫情三年对入境旅游的供给侧冲击巨大、影响深远,旅游行业的服务能力受损严重,社会面的多方制约也需时间矫正和恢复。桂林唐朝国旅总经理周晓光对财新表示,2024年入境旅游肯定会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估计只能回到2019年的30%—40%。

 

 

  实际上,即使入境旅游恢复到疫情前,中国这一领域的发展情况仍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携程集团CEO孙洁曾披露一组数据:2019年外国人入境游收入仅占中国GDP的0.5%,距离国际中值1.5%,还有近1.3万亿元的增长空间。

入境后困难重重

  邱天在2023年10月带荷兰籍男友回国,需全程协助男友操作身份信息登记、办理住宿、景区预订等。“对外国人来说,如果没有中国人陪同游玩,真是困难重重。”她对财新说。另一名中国籍李女士在2023年圣诞节期间陪同法国丈夫时隔四年回到中国,也是全套出行流程需要代办,而其曾在北京工作多年的丈夫,现在对中国最不适应的“痛点”是“各种绑卡、刷脸,感到害怕和不安全”。

  经过三年疫情洗礼,中国社会面的信息化程度全面提升,无意中却成“双刃剑”——也抬高了入境旅游的门槛,移动支付、衣食住行预订等等,均成外国游客的重重关卡。疫情期间,酒店、景区线上申报行动轨迹的一系列政策虽被取消,但各环节对身份核验的严格要求大多遗留了下来。

  出行是外国人入境落地的第一道关。北京地铁于2022年5月起开始实名制购票,自助买票需刷身份证,持国际证件人士只能去人工窗口。欧盟商会对财新提到,由于现在很少有人现场购票,地铁工作人员往往不在附近,国际旅行者不得不向路人寻求帮助。

  而国内各城市线上打车软件广泛普及,线下拦车和现金支付这些场景几乎消失。上海一名外企中国员工告诉财新,国外同事来华出差期间没法使用滴滴,自己只能每天都去酒店接其往返公司。

  外籍华裔人士王彦在飞机一落地就遇到了麻烦,国际漫游的手机信号滞后,导致机场地铁支付屡屡失败,只好打车去酒店并现金支付,最终司机却无现金找零。“滴滴小程序运行起来很慢,无法以国际电话打通司机手机,打车找不着人。”巴西ABC联邦大学外交政策观察站研究员费利佩·波尔图的经验是,滴滴英语客服支持做得不错,他曾在验证身份四五次不成功后给系统客服留言,没想到接到了英语流畅的客服电话,在对方指导下完成了设置。

  对此,滴滴对财新表示,滴滴出行App可用境外手机号码或中国手机号码注册,支付时可用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方式,也可以直接绑定MasterCard(万事达)、Visa、JCB等国际银行卡,司乘对话框支持中英双语文字信息实时翻译。

  其后是住宿。1988年,中国在开放对外旅游之初,出台过评定旅游(涉外)饭店星级的法规,评定、颁发涉外营业许可证;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涉外酒店”提法淡化,并在2003年被废止。当前,酒店承担的主要涉外工作是,通过与公安系统联网对外国人进行入住登记,酒店资质不构成主要障碍。但周晓光指出,疫情导致很多具备接待海外游客能力的酒店倒闭或转型,酒店工作人员外语能力下降,无法给外国人提供相应服务。

  在实际执行中,由于酒店对涉外登记操作不熟悉等原因,终端拒绝办理入住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为避免麻烦,邱天利用携程的筛选功能,在可供外国人居住的酒店中预订住宿;王彦则直接用国际酒店预订软件Booking(缤客)。

  对外国游客来说,现在的景区等文旅场所的预订都充满挑战。从线上预约购票到线下人工身份核验,比疫情前一般直接现场购票要烦琐得多。Finnset通过支付宝接入的携程小程序完成了多数景区的订票,但他想去看京剧的戏院官网只有中文,最终让酒店员工帮忙预订才得以成行。王彦听闻国内景区线上预约、购票有多麻烦后,索性哪儿都没去玩。

  “预约制后,游客进景区还要层层安检,这对外国游客来说很难接受。”张帆称,其接触到的国外人士来华参观作此反馈者不少。Finnset也提到了一个细节:即便前往公园,也需随身携带纸质版护照以备查验,“但挪威规定护照丢失三次就终身无法办理,因此每次出去玩我都心理压力很大,怕丢护照”。

  国内游的“报复性反弹”,实际对入境游产生了挤出效应。很多景点人满为患,入境游客也需和国内游客一同抢票,旅行社也难为远道而来的外国游客订到故宫或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门票。对此,周晓光在给当地文旅部门的建议中表示,政府和景区应有协同,可考虑给予入境旅行社专门的购票通道和门票配额。

  国际旅游服务的缺失,还体现在语言服务上。一些城市道路交通、景区缺乏双语标识,更无对外沟通服务的意识与能力。为弥合信息差,2024年1月,上海市政府上线了国际服务平台试运行,向来沪、在沪外籍人士提供政策信息、资讯服务和生活指南,同时铺设海内外社交媒体账号。旅游平台也在尝试提供更多内容辅助。2023年9月,携程在其国际版平台Trip.com上线了“China Travel Guide”(中国旅游指南)。

  携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沈佳旎对财新称,提升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应重视提高国内导游群体及景区、酒店、旅行社等涉外旅游服务人员的外语水平和国际化接待能力,加强机场、车站、酒店、商场、景区等公共场所的多语种标识及接待导览基础建设。

  2023年,入境游的恢复严重滞后,其中有需求端不振的因素,更有行业供给修复滞后的影响。疫情带来的最大损伤在于人才队伍流失,导游紧俏,薪资水涨船高。张帆称,2023年北京、上海吸引了不少来自俄罗斯的游客,俄语导游日薪一度高达1500元,法语、西班牙语等小语种同样缺导游。

  周晓光指出,过去三年,入境游几乎停摆,导游、销售、营销等各岗位都缺人,“比当下人才匮乏更严峻的是后继乏人。2023年做了几次校招,没有学生愿意进入入境旅游领域,市场信心严重受损”。张帆也参加了西安本地高校校招,发现掌握外语技能的年轻人宁可去移民中介就业,也不愿加入旅游公司。

  2023年,携程发起入境旅游振兴计划,包括搭建入境游服务平台,推出电商扶持计划、人才培养以及十大入境游线路产品发布等举措,力争2024年携程服务的入境游人数比2019年增长150%。

 

支付难题

  外国人习惯刷卡和现金,且比国人更在意个人隐私与数据安全,较排斥实名认证,对中国目前几乎无现金、数字化移动支付的现状颇难适应。外国人在两大移动支付工具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上注册、绑卡到使用,都会遇到堵点。

  “我刚到中国时取了很多现金,后来才发现花不出去。”Finnset告诉财新,一些小商贩用个人收款码,外卡用户无法通过扫个人收款码付钱;一般只有在这种场景下可以用现金替代,但也有部分商贩不备找零现金。

  财新了解到,随着入境开放,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曾在2023年5月前后希望支付平台优化台胞使用流程,6月起得到人民银行系统化推进,支付平台与监管高频互动对接优化结果,并专项支持大运会、亚运会、广交会等开放性活动。

  “现在央行牵头各部门解决这些堵点,从护照认证的渠道到移动支付范围,涉及部门很多,比如支付涉及外汇局、金管局甚至香港金融管理局,能拿外币在其他国家做什么事都有明确规定;而护照的验证渠道则涉及移民局、民航局、公安部等。”一名熟悉金融监管人士告诉财新。

  为破解外国人在华支付难题,2023年7月底,微信、支付宝双双升级外卡支付链路,缩短境外用户注册账号、认证及绑卡的时间,并深化与Visa、Discover、Diners Club、MasterCard等多个国际卡组织的合作,但仅鼓励日常消费,不支持外卡用户的红包、转账等交易,且存在单笔限额。

  费利佩·波尔图时隔疫情三年重返中国后发现,外卡绑定支付宝或微信,并不能在所有地方畅通:“我可以用国际信用卡在北京买地铁票,但没法给共享单车付钱。”

  注册登录是第一道关。多名受访的外籍人士反映,疫情后支付软件的身份认证突然变得比以往困难了。波尔图疫情后首次来华需要重新验证微信,他试了很多次都没有成功,微信当时也没有弹出消息告知他究竟哪里出了问题。“有趣的是,我搞不定微信的时候,正好被腾讯邀请去深圳总部参观,我问了一圈他们的人,最后被建议用支付宝,因为‘那个更好用’。”

  像波尔图一样曾经来华注册过微信的外国人,可能会在账号找回、换设备登录时触发微信的15天冷却期——这意味着其在华期间无法正常使用微信。这是因为,微信本身设置保护用户信息及防范黑灰产的通用规则,其中就包括注册登录有时需要其他用户协助验证,更换实名信息需要一定审核周期等要求。

  “这方面的优化,需在安全合规与方便之间探索平衡。”微信支付方面告诉财新,针对部分境外用户首次注册或长期未登录而遇到这类问题的,微信目前已在部分入境口岸区域、一线城市等,以灰度方式逐步降低对海外用户各类验证的频率。

  彼得·卡伯里此前在中国学习、生活多年,疫情后来华出差两次,在爱尔兰尝试预先给支付宝绑卡时发现,用国外手机号收取验证码所需时间超出了系统要求的时效。“关键是,那些不像我这样熟悉中国App的外国游客怎么办?他们可能在出现错误时都搞不清楚原因。”

  拥有中国的电话卡和银行卡,是目前相对顺滑的支付解决方案,但这两项“资质”申办同样麻烦不小。据财新了解,持外国护照办理中国电话卡需前往营业厅登记,当时可取。但现实情况是,很少有运营商在机场设立营业厅。

  “虽然中国的数字化服务和移动应用程序的使用,大大便利了居民生活,但许多流行的基本应用程序不支持外国信用卡或借记卡,没有英文版本或英文翻译不正确。”欧盟商会方面对财新称,希望中国政府确保其所有系统、网站和平台都能以英文提供服务,并确保外国人可以随时使用护照代替身份证。同时,希望能在中国的国际机场广泛提供服务,帮助外国人办理中国的SIM卡,协助他们的外国银行账户与支付宝等重要应用绑定,并允许商务旅客在来华前办理相关手续。

  在绑卡及使用环节,外卡支付涉及用户境外证件核实、外币交易等情况,而国内对非银支付机构为用户开立账户、交易范围、交易额度等方面都存在相应监管。除不支持使用红包、转账等社交支付功能外,非银行支付机构在开展国际卡收单业务时,保险、证券、现金存取等特殊场景也无法使用。

  比如,外国人使用支付宝有免身份认证的支付额度,但不支持从国外借记卡充值,也不支持从国外电子钱包转账,超过额度则需身份认证。实名认证后,才支持港澳居民用户从境外的汇款平台跨境汇到支付宝账户。

  移动支付平台对于护照用户,没有类似身份证或港澳台用户证件的完整的验证渠道,而监管对用户在移动支付平台零钱端进行转账及存取钱的过程,也有信息收集的要素要求。护照不能像居民身份证一样直接通过公安部门验证,国际护照信息归移民局管理。财新了解到,央行近年来一直联动移民局等机构推动解决此问题,帮助支付平台增加证照核验的渠道。

  目前,微信支付在仅持有外卡的情况下,对持港澳台身份证件的用户,认证流程已与国内用户一致。而对持国际护照注册的用户,微信支付正主动沟通相关部门,探索更精准的认证方式,“争取在合规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对持国际护照注册的用户与国内开通流程一致”。

  除了护照,还有一种身份验证路径是与国际卡组织合作。不过移动支付平台是收单机构,Visa、MasterCard等国际卡组织和支付平台之间是商业合作形式,支付平台从国际卡组织完整调用用户信息以核对其准确性还需获得后者许可。但这类数据属于各国金融数据,在任何国家都属于风险级别较高的数据,国际卡组织在数据跨境合规性上仍有顾虑。

  支付宝和微信分别有国际版Alipay和WeChat,支付宝在2023年8月推出全新国际版,增加了国内城市的公共出行、打车、酒店、景区等更多旅行场景服务功能,而目前海外用户下载WeChat其实也可以和国内微信互通,入境后无需再额外注册即可通过App内指引开启微信支付服务,通过绑定国际卡直接在境内使用移动支付。

  通过小程序,微信和支付宝均提供了预订酒旅、交通出行、外卖、充值等解决方案,多名受访的来华人士告诉财新,支付宝“更好用”的一个方面是有翻译,比如支付宝所有小程序都内置了一个翻译按钮。但跳转小程序后又会遇到新问题,比如小程序服务提供商不一定也支持境外手机号、境外证件、外卡支付,有时还是会对用户信息做二次验证。

 

还需政策加力

  目前,中国入境旅游的整体需求处于历史低位。周晓光认为,疫情三年种种国际地缘政治事件,导致主要客源国欧美发达国家民众对中国的偏见加深,有的甚至将中国设定为不建议旅游的目的地。而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则认为,“其实是外国人也没钱了”,欧美通货膨胀严重,外国游客的旅游预算削减,很少选择远距离旅游目的地。

  但中国还需眼光向内、反思自我。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认为,中国入境游跟团产品陈旧老套,国际竞争力差;同时,旅游题材在海外曝光度低,特别缺乏对海外主流年轻群体的有效营销,造成来华客群偏老、偏低端的现状。

  202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措施》)指出,要加强入境旅游工作,从实施入境旅游促进计划、优化签证和通关政策、恢复和增加国际航班、完善入境旅游服务等方面,激发入境旅游需求,提高便利性。其中提出,应推出更多受入境游客欢迎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加强海外市场宣传推广和精准营销,持续开展“你好!中国”国家旅游形象系列推广活动。

  沈佳旎建议,应推出更多可供外国游客深入体验、符合他们兴趣偏好和消费习惯的国际化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入境游客个性化、定制化、体验化的需求。在境外推广和营销方面,周晓光表示,在疫情期间损失惨重的入境旅游企业,无力在疫后迅速恢复海外推广能力。

  平台企业已在行动。过去两年,携程联合武汉、天津等地举办全球旅行商大会,吸引全球各地旅游商、航空公司等来华参展参会、签署合作。同程旅行也在和政府合作,协助目的地城市从以往依靠境外服务商推广,转变为自己走出国门去开推介会,2023年7月11日—15日期间就和九江市人民政府一道,前往日本进行交流推介。

  签证被认为是外国游客来华的第一道屏障。张帆称,此前不少外国游客、外国旅行商反映,中国签证是最难办的签证之一。周晓光也表示,来华签证办理流程复杂、所需资料繁多、耗费时间长,直接降低了很多海外游客的来华意愿。

  对此,《措施》要求优化签证和通关政策,有序恢复各类免签政策,积极研究增加免签国家数量;进一步提高签证办理效率,提升签证审发信息化水平。随后,一系列免签政策被推出,同时,外交部领事司表态,将持续优化签证办理体验;逐步取消来华签证申请预约办理安排,实现“随到随办”;还宣布中国驻外使领馆自2023年12月11日至2024年底,按现行收费标准的75%收取来华签证费。

  2024年1月11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即日起施行便利外籍人员来华五项措施,主要包括放宽口岸签证申办适用范围、简化过境免签手续、扩大外国人签证补发换发“异地办证”适用范围等。

  签证便利化初见成效。自2023年12月1日前述六国试行免签以来,截至2024年1月9日,六国免签入境人员共计14.7万人次,呈现整体上升趋势,其中1月8日免签入境4300余人次,较2023年12月1日翻番,其中观光休闲游客占七成。欧盟商会也表示,中国免签新规生效后,来自这六个国家的公司总部高管访华人数有所增加。

  不过,张帆认为,2024年上半年,批量的外国游客暂时不会出现,“国外旅行商的计划性比较强,一般是前一年8月开始做第二年的计划”。他预计,还需给国外旅行商留出半年时间开拓市场和销售产品,下半年免签政策效果可能显现。

  张帆指出,更重要的是,上述免签国并非中国入境游排在前列的客源国,而针对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主要客源国,中国尚未推出或恢复免签政策。其中,2020年3月9日,中国暂停对日本人以旅游等目的入境15天内免签政策,该政策目前尚未恢复。中国日本商会称,日本公民现在赴华申请的签证一般一周能拿到,相比之前手续有所简化,但仍期待免签的恢复。周晓光也称,希望能向更多优质客源国开放免签政策,并且给予更长的入境时效。

  外国人入境的另一难题是国际航班少、机票贵。王彦称,其从美国回国,尽管避开了春节和暑假等旺季,并选择了夜航等非热门时段,但机票价格还是比疫情前贵了1倍。“往返航班都坐得满满当当的,说明航班量还是没跟上。”

  张帆也认为,国际航班数量不足,是制约入境旅游恢复的最主要的结构性因素。据航班管家统计,2024年1月8日—14日,国际航班量恢复至2019年的66.1%,其中新加坡、中国澳门、中东、阿联酋、英国恢复率在九成以上;中美航班则仅恢复至疫情前两成,中加航班仅恢复一成;同期,国内航班量已超过疫情前水平。

  在恢复和增加国际航班方面,《措施》指出,要增加与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国、周边国家的航线,加密航班频次,提高航空出行便利性。但恢复和增加国际航班需要时间,双边相关的博弈点也比较复杂。周晓光建议,中国相关政府部门应努力增加来往航班,可考虑给予航空补贴;同时扩大第六航权和过境免签的政策范围,比如增加可执行第六航权的航司数量、增加国内可执行过境免签政策的旅游目的地数量和空港数量、延长过境免签时间等。“第六航权”即桥梁权,某国或地区的航空公司在境外两国或地区间,可载运客货且中经其登记国或地区的权利。

  邱天的荷兰籍男友从上海离境时遭遇签证官的盘问和警告,原因是他入境期间的住宿登记缺漏了一天——当晚他住在朋友家且未向公安机关登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规定,外国人应在入住后24小时内由本人或留宿人,向居住地公安机关办理登记,否则将被给予警告,可以并处2000元以下罚款。在旅馆住宿场景下,因旅馆与公安机关联网,会帮助游客登记,但外国人容易忽略在旅馆以外其他住所居住时的法定登记义务。

  在外国人出行的支付、交通、旅游服务等环节,便利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措施》提出,要提升外籍游客和港澳台居民持有效证件预订景区门票、购买车(船)票、在旅馆办理住宿登记的便利化水平;加强导游以及景区、酒店等服务人员外语培训,完善景区、机场、车站、酒店、购物商店等场所的多语种标识及导览设施;提高入境游客使用境外银行卡及各类电子支付方式便捷程度以及外币兑换便利性。文化和旅游部在2023年12月1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正在积极出台“入境旅游促进计划”,这也是一个三年计划,为入境游客提供更多高质量旅游产品和更多便利化服务。

  地方政府也开始对入境旅游企业给予激励措施。2023年11月,重庆市发布了入境旅游营销奖励方案,对组织入境游的旅行社给予奖励,包括60元/人入境组客人数奖和5万元/架次的入境包机奖。

  行业人士普遍认为,2024年中国入境旅游将迎来较大增长,但张帆预计,恢复至2019年水平至少需要三至五年,而且需配套政策支持和帮扶措施,“不同于国内游、出境游,入境游很难立竿见影”。

 

本文转自于  财新网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才汇云网”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