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来华人员支付体验 网联提高外卡内绑和外包内用稳定性

改善来华人员支付体验 网联提高外卡内绑和外包内用稳定性

 

下一步,网联将支持更多境内主流钱包上线“外卡内绑”,持续扩大“外包内用”的国家和地区覆盖面;积极开展同境外金融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探索开展与国际银行卡组织的网络对接

      为解决境外来华人员的支付便利化问题,人民银行提出“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的解决方案。其中,两大支付巨头支付宝与微信支付是落实“小额扫码”的主力,推出了“外卡内绑”和“外包内用”两套方案,而这背后离不开网联清算公司(下称“网联”)的支持。

  据财新独家获悉,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开展“外卡内绑”和“外包内用”的交易,主要是由网联转接处理。作为清算领域的网络支付金融基础设施,网联对境外来华人员“外卡内绑”和“外包内用”的探索已有将近五年,是首家支持这两项业务的清算机构,而且这一探索有多重内涵,包括跨境二维码互联互通、人民币国际化等。

  在移动支付方面,境外来华人士应用最广泛的是“外卡内绑”,即将Visa、万事达卡等主要银行卡组织发行的境外银行卡绑定至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实现境外银行卡与境内条码支付的无缝衔接。

  2023年7月,支付宝、微信支付相继支持绑定境外银行卡。目前,两大移动支付巨头均已支持绑定主流境外银行卡组织发行的银行卡,日均交易量超过10万人次。

  一位接近网联人士介绍,其实早在2020年,网联已经开始探索支持微信支付、支付宝绑定visa、万事达卡的“外卡内绑”;但是由于跨境支付业务的受理涉及诸多环节,参与方多、链路长,中间任何一方的网络系统不稳定,都会影响绑卡体验,比如绑卡时无法跳转验证界面等。

  “为了提高外卡绑卡的成功率和稳定性,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复网联、支付宝探索跨境支持扫码的互联互通路径。”前述接近网联人士介绍,由网联专门牵头统一对接,一头连接支付宝,另一头连接国内支持外卡的收单银行比如中行、工行等,类似“一点接入”, 从技术上保证绑卡的稳定性,“比方如果某家银行的网络抖动了,赶紧切到另一家银行”。

  所谓“外包内用”,是指境外来华人员在境外支付用的钱包也可以在中国境内使用,让境外人士无需下载境内钱包,即可在境内使用移动支付。对于中国香港、东南亚等地区的人士,他们本身就习惯使用电子钱包,“外包内用”更符合其支付习惯,尤其是对于短期来华人员。

  截至目前,网联打造的“外包内用”交易主渠道,已覆盖东北亚、东南亚、中亚等8个国家地区的12个当地头部钱包。

  “这相当于网联推动境外钱包条码支付在境内的互联互通。”前述接近网联人士介绍。

  网联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充分发挥金融基础设施和网络支付主渠道作用,持续优化来华人员支付服务水平。一是扩范围,支持更多境内主流钱包上线“外卡内绑”,持续扩大“外包内用”的国家和地区覆盖面;二是强协同,积极开展同境外金融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探索开展与国际银行卡组织的网络对接;三是广受理,打造头部支付机构、主流收单银行两条境外钱包受理主渠道,推动行业各方共享受理标识、共建重点商圈,实现来华人员在重点地区、重点场景支付畅通无阻。

  网联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的特许清算机构,90%以上的交易主要处理支付宝、财付通等非银行支付机构发起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提供交易信息转接和资金清算服务。

  境外来华人员的支付困境,在疫情后逐渐凸显。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在疫情防控的三年中,全球支付产业数字化加速升级,但路径不同。在欧美等国家,支付的数字化升级主要是完成了NFC非接触式支付(“拍卡”)的迁移,而中国是以条码支付的形式进行了支付数字化升级。另一方面,移动支付的迅速发展,对人民币现金支付产生了明显的替代效应,商户拒收现金现象时有发生(参见《财新周刊》2024年第3期《求解境外来华人士支付》)。

  这一问题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引起监管部门关注。2024年2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优化支付服务推进会,针对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支付便利性,提出力争在短期内取得明显成效(参见财新网《央行部署优化支付服务 要求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

 

本文转自于  财新网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才汇云网”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