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如何填 ? 北大光华副院长给你建议

高考志愿如何填 ?  北大光华副院长给你建议



近几天,全国各地的高考成绩陆续公布,如何填写志愿,成为考生、家长关心的问题。

没有明确的兴趣方向和专业特长,考生应该怎样选择专业?

高分考生是否选择金融专业,该如何逃脱“高分诅咒”?

科技热取代金融热是否已为趋势吗?

如何选择国内大学和国外大学?

在全球疫情的背景下,学生拿到海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要去吗?


最近,针对上述问题,澎湃新闻采访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周黎安。

周黎安指出,选择专业应该基于兴趣和能力,没有特别的兴趣和明显长板的学生,建议选择基础学科。另外,高分考生不一定都适合学习金融专业

近年来,金融专业热度有所下降,而科技热开始上升,“热门专业”更加多元化,这或将破解“高分诅咒”——越是高分考生越容易错配进入不适合自己的专业。。


周黎安。回答者提供图表。


没有明确兴趣的学生

可以选择基础性学科专业。


澎湃新闻 高考结束后,考生们都面临着选择专业的问题。当时你是怎么决定自己读的专业的?关于选择专业,你对考生有什么建议?


周黎安 :  我那时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的。我是上世纪80年代考生,当时中学没有经济学课程,但有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内容,我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它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所以我选择了北京大学经济系世界经济专业。

为什么报世界经济?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国际化的专业,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大家都急于了解外部世界,所以我想通过学习这个专业,获得更多接触海外的机会,了解国外的最新发展趋势。

客观地说,选专业挺难的。我认为,原则上,首先是基于兴趣,如果有明确的兴趣,选择就会简单些。二是基于能力,无论是选文科、理科还是工科,它都与学生在相关方面的基本能力有关。第三,如果没有特别明显的兴趣方向,专业能力也没有特别明显的长板和短板,选择数学、物理、经济学、心理学等基础学科更有利于今后的发展。基础学科好了之后,后面转专业也能发挥基础学科的优势。例如,如果你在学习数学后发现自己对经济感兴趣,你可以相对容易地转向其他经济专业。

科技类专业热开始取代金融热。


澎湃新闻: 有人说,近几年高考志愿填报中,科技热在渐渐代替金融热,你有没有这种感受?


周黎安 :从这几年的招生状况来看,确实有这样的倾向。北大光华过去招收的学生中,相当部分是各省的高分考生。近年来,管理、金融类专业对高分学生的吸引力下降,金融不再是高分学生的首选或唯一选择。

现在很多高分考生选择数学、计算机、物理等理科和工科专业。金融类专业的热度下降趋势非常明显,包括光华在内的经济管理学院在招生过程中应该有同样的感觉。


澎湃新闻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趋势变化?


周黎安 :我想至少有两个原因。一是过去这些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中国经济的增长依赖于劳动力优势、低成本优势,走模仿跟踪+迭代升级的道路。如今,中国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科技创新,尤其是原创硬核技术创新,以科技创新支撑竞争优势,推动企业和地区发展。

过去学习金融很热,是因为过去经济中套利的机会很多,你赚到了钱,可以去融资,投资房地产或制造业,可以稳定赚更多的钱。现在企业的竞争优势只有钱,只有融资是不行的。依靠科学技术的革新,金融和科学技术的硬实力相结合,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科学技术创新成为下一阶段经济增长的动力,这意味着金融业将被重构,学生选择专业,毕业就业的去向都会与这种经济变革有很大关系。最近,由于芯片热,很多学生开始选择与芯片相关的基础学科,这实际上是对现实的折射。

另一个原因,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到来,这让更多的人都意识到与数据科学和算力算法有关的专业,包括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专业,未来可能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报考金融专业要以感兴趣为前提


澎湃新闻 : 你能否预测一下金融相关专业的热度趋势和专业发展趋势吗?


周黎安 :  基于上述原因,金融专业热度下降,科学技术,特别是与硬核科学技术有关的专业有可能成为志愿者填写的人气选择。受欢迎的专业更加多样化,这是一个好趋势。

但是,金融虽然不一定是最受高分学生欢迎的选择,但依然很受青睐。因为金融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去向和市场回报率仍然很好。

未来,一个单纯学习金融专业的学生在找工作时可能没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将金融和其他学科,如数据科学、人工智能、计算机和某个行业的专长融合在一起的知识背景,职业前景更加明朗。

澎湃新闻: 金融专业适合哪种类型的学生报考?或者申请金融专业的学生应该有什么能力和特质?

周黎安:坦率地说,我认为这个问题没有特别明显的答案。

但是,报考金融专业的学生首先要对金融感兴趣,第二要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金融方向毕业生的去向主要是进入业界,如投资、证券公司,要有与人交流的能力。另外,如果有比较好的数理背景,会是报考金融类专业的加分项。

优秀的学生也很困惑

如何逃脱高分诅咒?


澎湃新闻: 你曾说,在人们眼中,北大光华的学生可以说是优秀学生中的优秀人才,但毕业时依然会面临就业方向的茫然,宿命般走向投资、证券公司、咨询等“俗道。为什么优秀的学生对就业方向仍感到困惑?问题出在哪里?你认为除了这些俗道,他们还能做什么?


周黎安: 我当时大概也说过。这本质上是因为中国社会来自家长的压力、同辈的压力、社会的压力非常大,不同圈子的人都在进行各种形式的攀比和竞争。这也是现在年轻人经常抱怨“内卷“的原因。

如果只关注自己的内心和进步,不和别人比,你就不会卷。卷是因为你害怕落后,不得不参与,参与后也不会改变结果,但不参与的话结果会更差。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有深深的无助或失落。

优秀的学生也很困惑。毕竟,我们中学的教育体制基本上是面向大学的应试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学生本人,都把考试放在第一位的,考虑的就是如何获得最高分数,很少谈论个人兴趣。

这个功利的要求实际上会抹煞学生的所有兴趣。短板不喜欢的课程必须提高分数。喜欢擅长的科目必须节省时间——争取最大限度地提高分数。

在这种应试教育环境下,人们不重视兴趣的培养和挖掘,学生也没有时间独立探索和培养自己的兴趣。因此,在填写志愿和选择专业时,,很难做出抉择。最后,你可能选择了最受社会欢迎或认为最好的专业。所谓好的专业通常是毕业后更好的工作方式和更高的收入。

这样,很多高分学生进入了受社会欢迎的人气专业,但实际上很多高分学生的兴趣、能力可能与热门专业没有必然联系。比如高考“状元”不可能都适合学金融,但结果大都选择了金融,这里大部分人可能都是“错配”。

高分考生没有进入真正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这是“高分诅咒“,并且高考分数越高,越有可能错配。因为高分的学生越容易被“裹挟”到最受欢迎的专业,但是那个专业可能和你的兴趣能力没有关系,只是因为别人认为你应该选择。

当然,现在和前几年相比有些变化,管理类、金融类的专业还是很受欢迎,但高分学生也会去选数学、物理、计算机甚至中文。多个受欢迎的专业出现后,没有所谓的“状元必选专业“,很多考生选择接近自己兴趣的专业,“高分诅咒“现象有可能减弱。

以我自身经历感受来说,个人要长远发展,还是要找一个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专业。因为这条路可能是能走得最长、最远,让自己觉得最幸福的。



应用经济学及工商管理教育

为何须扎根中国?



澎湃新闻:北大光华提出要强化有中国特色的应用经济学及工商管理教育,是出于哪些考虑?应用经济学及工商管理教育扎根中国有哪些现实的意义?

周黎安:人文社会科学跟自然科学很不一样。自然科学研究的是大自然,不存在国家特色,是普适的;过去有一些隐含的假设或者偏见,即认为社会科学也具有普适性的,但我觉得这是不存在的。
比如说中国,过去40年实行改革开放,引入市场经济,但我们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的市场与政府之间的互动关系非常独特,很具中国特色,现有的西方经济学理论是根植于西方的实践与经验提炼出来的理论,并不能套用过来,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解释。
因此,不管是应用经济学还是工商管理,我们的研究与教学都需要与中国的实践、中国的问题、中国的制度与文化密切结合起来,要扎根中国,这样才能办好有中国特色的应用经济学及工商管理教育。
但同时,扎根中国并非关起门来研究中国,而是在国际化、全球化背景下讨论和研究。我们强调学习国外的先进理论、经验,与国际学术界进行广泛充分的交流,甚至辩论,从而提炼出既能解释中国,又能进行国际对话和交流的有效理论。
具体到教学上,我们有很多形式,比如老师会讲自己最前沿的研究(大部分光华管理学老师的研究都是基于中国场景、中国数据或者中国问题的)。另外,作为商学院,我们几乎所有课程都会用到很多中国的案例,结合中国场景和故事,这些有利于学生更好更深入地去理解中国实践。


疫情之下,

若非能到世界顶级名校深造,

出国不是最优选择



澎湃新闻:全球疫情影响了一些学生出国求学、深造心态。当前中国学生出国求学环境如何?一些已经拿到世界名校录取通知书的学生,要不要出国?

周黎安:新冠疫情加上中美关系紧张,确实影响了一些人对出国学习的态度。过去,光华管理学院最优秀的学生通常会申请去国外最好的学校深造,而不会在国内读博。但从去年开始,在硕士、博士招生中,我们最优秀的学生绝大多数自愿选择留在光华或去国内其它顶尖高校深造。
除了疫情影响之外,这应该也跟近些年国内名校博士培养进步很大有关。
近些年光华培养的优秀博士生,在毕业时求职,竞争力并不弱于那些从国外顶尖大学毕业的海归。事实上,国内高校很多教研人员本身就是世界名校获得博士学位,他们将国外的前沿理论和方法带回国,使得我国高校人才培育培养体系与国外名校差别逐渐缩小。
另外,国内师生关系比国外普遍要更密切,国内导师愿意手把手教学生,一起做科研和写论文,这些因素叠加,让一些学生意识到,除非申请到世界最顶尖大学深造机会,否则出国求学与在国内顶尖高校学习区别不大,并且现在国内更安全。
这对国内名校来说,是一个吸引最优秀学生来接受培养的好机会。
当然,对于那些能申请到世界顶级高校研究生项目的学生,我仍然鼓励他们出去。对于经济学来说,如果不是最顶尖的名校,比如在美国排名前15的高校,那还不如留在国内名校深造。

本文内容改编自”澎湃新闻“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才汇云网”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