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华为"之 想当初......

话说"华为"之 想当初......


想当初, 创业伊始,几百万的工资曾一度压垮华为,任正非用两招起死回生.......

上世纪90年代,华为决定走自主研发道路,任正非为此不惜重金网罗人才。然而,面对每月几百万的工资负担,曾一度快要压垮华为。最终,任正非用了两招让华为得以起死回生。

1992年前后,任正非意识到,华为要想活下去,就必须走自主研发道理,于是高薪找来了郭平和郑宝来两位“技术大神”,但研发需要的资金量实在太大,一代产品的货款回收也不那么顺利。高额的研发投入和每月几百万的工资支出,很快就掏空了华为之前几年的全部积蓄,公司现金流面临断流的困境。

资金一旦断链,不仅新产品的研发会被迫中止,就连员工的工资也会无法支付,进而影响研发士气。

为了挽救华为,任正非当时被迫做出了几乎算是最后一击的做法,他以高达20%-30%的年利息向其它大企业拆借资金,说白了就是高利贷。除此之外,任正非当时还制定了一个政策,如果谁能够为公司借来1000万的资金,谁就可以一年不用来上班,并且工资照发。可以想象,任正非已经缺钱到了什么程度。

那时候的华为,高层领导90%的时间都是在寻找资金,但效果并不明显,无奈之下,任正非想出了两个办法,最终让华为得以度过难关。

第一,打白条

既然决定了走自主研发道路,人才就成为了关键。要想获得人才,就必须舍得花大钱。那时候的华为,新招人员的工资标准是本科1000元,硕士1500元,博士2000元,这样的待遇,在当年不可谓不高。然而,当年的华为,其实无力支付这么高的工资。

为了留住人才,为了让华为可以活下去,任正非想到了打白条的方式,就是发工资的时候,每个月只能领走一半的工资,另外一半记在账上。任正非承诺,等到公司挣钱了会以更高的回报偿还给大家。任正非曾对员工说“我们现在就像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拿了老百姓的粮食没钱给,只有留下一张白条,等革命胜利后再偿还。”

其实,那时候每个人都在冒险,任正非在冒险,员工们也在冒险,任正非赌自己一定能成功,员工们也在赌他能成功。所幸,最后他们都赌对了,那些最初记在账上的工资,最后全都变成了华为的股份,很多人都成为颇有财产的富翁。



  第二、空手套白狼

1993年时,民营科技企业还不能直接从银行获得贷款。为了解决华为的资金链问题,任正非想到了打白条的方式。然而,打白条毕竟只能解决燃眉之急,并非长久之计。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任正非凭借自己的个人能力和人脉资源,说服了17个省市级电信局合资成立了一个名叫莫贝克的公司,这家公司名义上是由17家电信局共同出资3900万元,华为出资5000万元共同组建。任正非给电信局的承诺是每年给予投资额33%的回报。

很多人会认为,华为既然能拿出5000万合资成立公司,怎么可能还支付不起每月几百万的工资呢?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整个过程中,华为并没有真的拿出一分钱。事实上,这个合资公司对任正非来说,就是一个聚集资金的工具。因为合资公司有国资背景,按照当时的政策,很容易就可以解决贷款和融资的问题。虽然这家合资公司后来也给华为带来了不少负担,但至少在华为最需要钱的时候,合资公司为任正非带来了金钱。这一招,叫名副其实的“空手套白狼”。

员工高薪采用“打白条”形式,用不存在的5000万成立合资公司向政府融资、向银行贷款,在风投还没有进入大陆的上世纪90年代,任正非“胆大妄为”地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融资之路,实现了他高薪揽人,实行自主研发的目的。

本文转自于 新浪微博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才汇云网”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