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她都被质疑炒作,还有下限吗?

连她都被质疑炒作,还有下限吗?

 

又有女孩被质疑炒作了。

 

火上热搜的视频里,一位女孩给假肢包上闪光灯,霸气地走在大街上。

 

 

 

她叫牛钰,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失去了右腿。

 

经历了漫长的自我怀疑和自我修复后,她敢露出假肢上街,敢上T台自信走秀,还成为了一名摄影师。(详戳>>>汶川地震中失去右腿的女孩,如今走上时装周

 

 

大方接过命运发的烂牌,尽全力去打好它,这本是一种酷,评论区里却不乏恶意的声音:

 

“你怎么那么会给自己加戏?”

 

“你这么喜欢小钢腿,大可把另外一只腿也截掉。”

 

 

无独有偶。

 

一位叫作vams07的博主,因为癌症摘除了左眼,她戴上如银河般梦幻的义眼,坦然分享自己的日常。

 

 

留言里,也总有人冷嘲热讽:

 

“为了搞热度让你自导自演也是辛苦啦。”

 

“戴着这种美瞳挺难受吧?”

 

 

不得已,vams07只得用眼镜腿儿敲击义眼、用强光照射来自证“清白”。

 

 

真让人感到无奈——

 

有些人似乎潜意识便认为,残疾人就该躲在角落,深深检讨自己的缺憾,而不是从容接纳自身,甚至成为视线焦点。

 

人们对残疾人的误解,到底有多深?

 

 

 

从孤立无援到“千手观音”

 

 

16年过去,依然有人记得2005年春晚上的一幕。

 

金光熠熠的拱门下,21位少女优雅舞动,融成一尊令人震撼的吉祥观音。

 

 

强烈的视觉力,让人们记住了《千手观音》,也认识了领舞的聋哑女孩邰丽华。

 

 

邰丽华并非天生失聪。2岁时,她得了一场麻疹,注射链霉素后痊愈。

 

谁知药剂引发副作用,她双耳失聪,从此世间的所有喧嚣不再向她敞开。

 

 

在普通学校,邰丽华被当作另类,受尽欺凌。

 

孩子们取笑这个不幸的女孩。最需要玩伴的年纪,她活成了一座孤岛。

 

转入聋哑学校后,邰丽华的处境才稍微好些。

 

一次上课,老师一边弹琴,一边敲鼓。

 

 

象脚鼓的震动声,传到邰丽华的脚底。

 

“一种奇怪而自然的有节奏的震动刹那间传遍我的全身,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对另一个世界新奇的感知,我趴倒在地板上,用整个身体去感受这种‘声音’……”

 

一道光照入她的生命,她第一次“听”到了旋律,也因此与舞蹈结缘。

 

 

聋哑女孩练舞,单是跟上节拍就是巨大挑战。

 

邰丽华总是新伤摞着旧伤,“练得身上到处都是淤青”,哪怕别人休息时,她也继续反复练习。

 

努力为她敲开了命运的大门。

 

15岁那年,她在武汉市的舞蹈大赛中获奖,得到机会进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

 

 

然而,小城出来的邰丽华,却被老师全盘否定:“基本功太差,压腿不到位,踢腿不到位,手位不协调。”

 

邰丽华不服输,每天都第一个到达排练室,“听不到声音,就靠在音响上感受震动”。

 

为了演绎杨丽萍的经典之作《雀之灵》,她甚至“24小时除了吃饭和睡觉,其他时间都在练舞,凭着感觉和悟性在跳”。

 

 

该舞蹈有700多个节拍,即便对于普通舞者都是极大的挑战,邰丽华却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就连杨丽萍本人都赞叹:

 

“我创编并跳《雀之灵》这么多年,如果听不见音乐,我都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跳出那种味道来,而你竟然跳得这么好,真不简单!”

 

 

领舞《千手观音》,更是让邰丽华这个名字家喻户晓。

 

她登上2008年残奥会的开幕式,名扬海外。

 

在意大利的大剧院表演极具东方情调的舞蹈《敦煌彩塑》,向世界展示东方之美。

 

在世界顶级艺术殿堂——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演出。她的舞蹈剧照,成为该音乐厅收藏的唯一中国剧照。

 

今年两会期间,她用手语“演唱”国歌,传递出无声的磅礴力量,震撼国人。

 

 

网友纷纷留言:“热泪盈眶!”“无声的力量也能震撼人心!”

 

 

 

淋过雨的孩子
也想为别人撑伞

 

出众的舞姿、坚毅的精神,让邰丽华身边不乏追求者。

 

一位马来西亚籍的富商,苦苦追求邰丽华八年,却遭到婉拒。

 

 

与邰丽华步入婚姻殿堂的,是一个叫作李春的理工男,他出身贫寒,却温柔幽默,给予邰丽华真正的理解和尊重。

 

婚后,邰丽华较少出现在台前,她转至幕后,为残疾人发声。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替别人撑把伞。”

 

邰丽华通过残疾人艺术团,成立了“我的梦”和谐基金,并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向灾区捐出了100万善款。

 

 

她到处兴办聋哑学校,为那些绝望的孩子带去爱和鼓励。

 

“现在我的梦想便是用我的全身心、用我的情感、用我的全部力量带好我现在的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站在舞台中央,实现自己的梦想。”

 

 

她当选政协委员,致力于残疾人公益事业,为让残疾人融入社会而努力。

 

她鼓舞大家:“其实所有人的人生都是一样的,有圆有缺有满有空,这是你不能选择的。但你可以选择看人生的角度。多看看人生的圆满,然后带着一颗快乐感恩的心,去面对人生的不圆满。”

 

她朴素节俭,自己连新衣服都很少买,却将所有演出的片酬攒了起来,累计捐赠人民币950万元。

 

记得“非典”时期,邰丽华曾到香港演出,看到全场热烈鼓掌的画面,她泪流满面:

 

“逆境中的自强与抗争把我们结为一体,没有什么灾难能毁灭生命的尊严和价值。”

 

 

 

“我们的人生
只是换了一种新的活法”

 

《奇葩大会》里,盲人蔡聪凭借7分钟演讲,征服了一众大咖。

 

他有句话是:“世界上不应该有‘残疾人’,我们的人生只是换了一种新的活法。”

 

 

任何程度的丧失,都不代表失去了发光的权利。

 

“身体即便有障碍,生命仍然有机会完整。”

 

2008年,一场汶川地震,夺去了女孩廖智的双腿,也带走了她10个月大的小女儿。

 

 

她原本是一名舞蹈老师,此后却连站起身都成为几乎不可能的事。赌博成瘾的前夫,也在此时与她离婚。

 

命运将她逼入绝路,她却于废墟中重建生活。

 

她纠正说她“命运不公”的人:“不,我还活着,这就是最大的公平。” 

 

24岁,廖智安上假肢,重新学习走路,伤口红肿、发炎是家常便饭。

 

 

她忍着疼痛,重新练习舞蹈,每次训练完,“包裹伤口的地方,甚至积出一包血水”。

 

医生为她刮去腐肉后,她又重新站起,如走在刀尖般,坚持训练。

 

如此拼命,只为能够有尊严有希望地活着。

 

 

廖智做到了。

 

她参加央视节目《舞出我人生》,用酷炫的舞姿惊艳无数人,迅速走红。

 

 

在一次更换假肢的过程中,她遇到了义肢设计者Charles,对方后来成为了她的丈夫。

 

婚礼现场上,Charles亲自为廖智穿上假肢。在他眼里,“假肢跟眼镜一样,没什么大不了的”。(详戳>>>她,汶川地震中失去女儿和双腿,6年后再嫁华裔学霸,因爱重生

 

 

后来,廖智对孩子们解释自己的假肢:“我可能活得太浪漫了,我的腿流浪去火星了。”

 

她在公共场合跳机械舞,自信优美的舞姿治愈了许多人。

 

然而也有人质疑:

 

“为什么要露出假肢,这不是卖惨吗?”

 

“残疾人,不应该在家里好好待着吗?”

 

想起前不久,65岁的残疾老人张晓春在直播间里唱歌,引发众人关注。

 

 

她从小患有小儿麻痹,丈夫去世后内心孤独:“没有人跟我说话,一天没有一句话说,人没有精神。”

 

有不少用户与她连麦,开口便是污言秽语,内容不堪入耳。

 

“来段钢管舞啊。”

 

“我要拔你氧气瓶了。”

 

 

张奶奶极其不解:“我是残疾人,走不出去,就是想在家里直播唱唱歌,为什么这点权利也要被剥夺?”

 

作家马特·海格曾说:

 

“每一种疾病都曾招来偏见。我们害怕得病,于是恐惧滋生偏见。比如,脊髓灰质炎曾被错误地指为穷人才会患的疾病。”

 

人们希望与残疾人拉开距离,以此削弱内心对残缺的恐惧。

 

但正如有人所说:“我们所有人都是有残疾的。”

 

世间根本不存在“完美”的概念,更何况生活难料,命运之锤不知何时会降临在某个人的身上。

 

他们从逆境走出的勇敢,对命运的接纳和淡然,反而能给我们力量感:

 

无臂男生彭超,以脚代手,坚持学业,斩获同济大学硕士录取通知书;

 

 

聋人女孩谭婷,不懈努力,成为中国首位通过“法考”的聋哑人,力争为更多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

 

 

被雷管不慎炸掉右手的谭传华,创办了国内某知名木梳品牌,招收了大量残疾人员工……

 

 

史铁生曾说:“命运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

 

每个人都在与自身的局限作战。

 

在这一点上,我们所有人,都没有任何不同。

 

截至2020年2月,中国共计有8500万残疾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约7%。

 

然而,我们却很难在路上遇到他们。

 

“除了残疾人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欠缺,使得他们出门极不方便外,还有无数冷漠的歧视和嘲笑,令他们望而却步。”

 

盲道,往往被共享单车占据;无障碍坡道,又常常设计得极不合理……

 

悲剧早已发生。

 

在全网拥有300万粉丝的“轮椅上的小仙女”陈小平,去往全国各地巡回演讲,传递信心,鼓励更多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今年年初,由于无障碍坡道坡度“太高”,轮椅发生侧翻,她因摔伤去世。(详戳>>>300万粉丝"网红"摔倒身亡,这人命关天的事,你还要装看不见吗?

 

 

即使我们势单力薄,无法立刻改变这一切,但发声,即是改变的开始。

 

不要忽视他们身而为人最基本的权利。

 

不要用歧视和偏见,将他们驱逐到黑暗中去。

 

本文转自于 央视网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才汇云网”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