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人口会出现负增长吗?

2021年,中国人口会出现负增长吗?

 

2020年中国人口净增204万人,相较于2019年467万的新增人口、2018年530万的新增人口,2020年的净增人口规模降幅超过一半

 

 

 

2020年12月1日,北京,街头推着婴儿车的妇女们。

 

文 | 《财经》记者 姚佳莹

 

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首次跌破1%,结合此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发布的1.3的总和生育率水平,两个创下历史新低水平的数据均表明,中国的人口问题并不乐观。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中国统计年鉴(2021)》。其中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人口净增204万人,相较于2019年467万的新增人口、2018年530万的新增人口,2020年的净增人口规模降幅超过一半。

 

“204万的人口净增规模放在一个人口千万级别的国家来看,规模是比较大的,但中国有14亿人口,一年只增加了204万人,可以说几乎接近0增长。”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李建民向《财经》记者表示。

 

统计年鉴还显示,2020年中国的人口出生率8.52‰,为自197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5‰。结合2016年的6.53‰、2017年的5.58‰、2018年的3.78‰、2019年的3.32‰的自然增长率水平来看,过去五年降幅明显,且有加速下降的迹象。

 

2021年,中国人口会迎来负增长吗?

 

2021年,中国人口负增长?

 

《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有关出生率的数据引发公众关注。一个问题接踵而至,2020年的出生率如此之低的原因是什么?

 

2021年5月,人口学期刊《人口研究》发布了题为《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出生人口变动影响》的论文。论文中引用的数据表明,尽管2020年1月-9月的出生人口较往年同期已经走低,但受疫情影响,11月-12月的出生人口较前9个月又出现了大幅下降。文章作者认为,新冠疫情于2020年初的暴发,严重抑制了人们的生育计划,导致年末的出生人口大幅下降。

 

另有学者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生育计划的抑制,更多应体现在2021年。“疫情主要通过影响就业间接影响生育决策。2020年2月春节期间,整个社会才开始对疫情拥有初步认知,3月时失业、降薪等问题才开始初步显现,如果人们推迟结婚,或者延迟生育计划,这个影响也应该是在2021年显现。2020年的低出生率,主要还是与育龄妇女规模减少有关。”李建民表示。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两个指标——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近10年来中国的出生率持续走低,而死亡率水平一直稳定在约7‰,随着出生率降至8.52‰,人口负增长似乎即将到来。李建民判断,新冠疫情叠加出生率下降趋势,中国人口可能在2021年迎来负增长。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宋健对《财经》记者表示,人口正增长惯性继续维持,但已接近尾声,是否会在2021年迎来负增长,取决于今年人口出生规模和死亡规模的博弈结果。“人口应该会在零增长附近波动一段时期。”她认为。

 

如何应对人口新形势?

 

由于此前约30年的严格计划生育政策,中国人口经历了一个出生低谷,造成当下育龄妇女规模减少,再加上生育意愿降低趋势,使得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根据5月11日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目前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为1.3。

 

“1.3的总和生育率跟发达国家的水平相近,但这里边有结构性差异。发达国家有20%甚至更多的人不愿生育,而选择生孩子的家庭则可能会生两个、三个。但中国具有生育后代的传统,除了特殊情况,最终选择不生育的群体相对较小。在这种情况下,总和生育率只有1.3的水平,说明大多数家庭只生育了1个孩子。”李建民向《财经》记者表示。

 

有数据表明,2020年二孩的生育势能已近末端。《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出生人口变动影响》基于人口数据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截至2019年底,二孩的月度出生数量都大于2015年各月,同时,二孩的月出生数量增长幅度也在逐年减弱。到2020年,各月二孩出生数量均出现负增长,平均降幅约15%,11月和12月的降幅则扩大到35%左右。相较未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2015年,2020年二孩出生数量比2015年减少19.4%。

 

为应对“老龄少子化”的趋势,2021年5月底,“三孩”政策发布,这项新的生育政策能为中国人口增长注入多少新势能?

 

李建民认为,长期来看,“三孩”政策可以对于增加出生人口有一定作用,但短期一两年内不会有明显的影响。“三孩政策不同于二孩政策的点在于,绝大多数家庭至少会有一个孩子,因此‘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短期效果明显。但生育三孩的家庭必须是已经完成了二孩生育的,二孩家庭相对于一孩家庭的基数本来就比较小。”李建民向《财经》记者表示。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曾表示,2014年-2017年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明显上升,由2013年的30%上升到2017年的50%左右,此后虽有所下降但还是高于40%。然而,总和生育率1.3的新低水平表明,一孩出生数量的下降幅度超过了生育二孩的上升幅度。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智勇则认为,未来的一到两年会有一部分人生育三孩。多位受访学者的共识是,“三孩”政策发挥多大效果取决于如何落实相关的配套支持政策。

 

可以注意到,“三孩”政策发布后,相关配套支持措施亦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各省份相继出台“三孩”配套政策,普惠托育服务体系、设立父母育儿假等配套措施成为多数省份的选择。

 

比如,11月23日,河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对《关于修改〈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草案)》进行审议,该文件明确设立父母育儿假,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在子女年满三周岁前,每年应当分别给予夫妻双方十日育儿假,育儿假期间视为出勤。

 

类似规定也出现在同日通过的《河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中,根据条例,三周岁以下婴幼儿父母双方每年各十天育儿假,育儿假期间享受与在岗人员同等待遇。此外河北省还规定了其他多种福利,比如,除享受国家规定婚假,延长婚假15天;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第三个子女的夫妻,产假由现行的60天延长到90天。

 

宋健指出,在应对低生育水平挑战时,需要特别关注青年重点人群的婚育意愿及其需求。她表示:“响应‘全面二孩’政策积极生育的多是70后和部分80后人群,更晚出生队列的青年却普遍表现出对婚育的低兴趣甚至无兴趣。虽然婚育推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一孩生育率的低迷,但婚育过度推迟甚至不婚不育则不仅影响时期生育率,还会降低终身生育水平,长期持续下去将严重影响代际更替和人口可持续发展。因此,‘三孩’生育配套措施从关心青年婚嫁出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转自于  凤凰网财经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才汇云网”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