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住心态有多重要?有些疾病是“坏心态”招来的

稳住心态有多重要?有些疾病是“坏心态”招来的

 

稳住心态有多重要?从各种经历中,或许你能找到答案。

比赛的最后一刻,反败为胜;

 

冲刺的最后一圈,接连赶超; 

 

闯关的最后一秒,化险为夷……

 

生活并非一潭毫无涟漪的死水,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个节点遭遇一些重大事件或变故。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控情绪、修炼心态,疾病就会悄无声息地在身体里埋下种子。

 

美国心脏协会近期发表研究称,人生中发生的9大重要事件都会影响健康。

 

 

 

 

受访专家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袁勇贵

北京回龙观医院中西医结合心理科主任 闫少校

 

 

 

9大人生事件特别伤“心”

 

我国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曾提出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意思是说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感到兴奋和沮丧,凡事以平常心看待。

 

但是,真正能做到这番境界的人并不多,反倒是遇事吓破胆、一夜白头的案例自古以来流传许多。

 

我们熟知的“范进中举”,就是在突然接到中举人的通知后,大喜过望而得了“失心疯”。

 

近期,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声明提示,专家组研究发现,9种重大生活事件和变故可能会导致人不愿意活动,从而久坐不动,增加心血管风险。

 

 

这些重大生活事件包括:

 

 
 

 

按照以上事件对于人们的影响程度,划分了5类高风险人群:

 

 
 

 

这9种人生中的重大事件大多属于创伤应激事件,此前就有诸多研究证实,离婚、夫妻吵架、亲人离世、经济困难等,会给身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按照缓急程度,创伤分为两种:

 

一类创伤:突然发生、没有心理预期的,在本人看来属于灾难性打击;

 

二类创伤:长期、慢性的应激事件,比如长时间的工作或学习压力,亲密关系中的紧张压抑状态等。

 

一直以来,很多人将中风的原因归因于吸烟、心血管疾病,但其实,急性中风的真正“凶手”并未被大家重视起来。

 

研究声明专家组特别指出,在经历重大生活事件或变故时,除了可能出现缺乏体力活动,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问题。

 

例如,人们遭遇离婚、亲人离世、失业、无家可归等而感到痛苦时,常用“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翻肠搅肚”“心碎肠断”等形容,这些状态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变故会引发血管问题,增加中风、脑出血风险。

 

 

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上的一项涉及32个国家样本的研究称,每11名中风幸存者中,就有1人在发病前的1小时内经历过愤怒或不安的时期。

 

愤怒及不安情绪与1小时内中风风险增加约30%有关。

 

当人处于重大事件的应激状态时,身体通常会有如下改变:

 

 

此时,如果一个人本来就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极易诱发心梗或中风。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吵架会被“气死”,或老人与人争吵而突发心梗或脑出血。

 

德国心脏中心也曾指出,急性精神压力可使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内的炎性白细胞聚集,导致斑块变得脆弱易脱落,从而引发心梗。

 

 

人生经历会“印”在身体上

 

在应激事件中,尤其是遭遇创伤性事件后,除了伤“心”,大脑中与记忆力、注意力和思维相关的区域会因为不幸的发生有所改变,进而导致细胞损伤、免疫下降和基因改变。

 

频遭挫折

易伤肠胃

 

很多中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腹泻或便秘情况,尤其是考试临近,症状更明显。这种情况的根源就出在精神压力上。

 

短期压力会导致食欲减退,消化减慢;

 

长期压力可引发便秘、腹泻、消化不良或胃部不适等症状,甚至可能导致更严重的问题,如肠易激综合征和其他胃肠道疾病、头痛、失眠、月经紊乱、肌肉酸痛等。

 

失业后

容易变胖

 

失业后不仅面临经济压力,还会给人造成很多心理困扰,甚至使人们失去生活的目标。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对14.1万名上班族研究发现,与对工作有安全感的人相比,认为自己有失业风险的人,2型糖尿病发病率会高出19%;对一些人来说,没有工作是抑郁的高危因素。

 

 

围产期

抑郁多发

 

怀孕生子是女人一生中的大事,但女性孕期面对身体的变化,时常内心焦灼;

 

在孕激素刺激下,会出现盆底组织、肌肉变松弛,打喷嚏、大笑、咳嗽时,常憋不住尿,出现漏尿;

 

分娩疼痛更不必说,妊娠期间各类并发症,产后可能存在大出血、胎盘残留等危急重症等,这都大大加重心理负担。

 

据统计,各国对于围产期抑郁发病率的报道,从8%~57%不等。

 

婚姻和家庭事件

伤心伤脑

 

通常,离婚后都有一段心理上的不适应期,感到孤单、无助甚至怨恨。

 

瑞典卡洛琳斯卡大学医院的一位医生表示,“几乎所有我接诊的离婚人士都经历过压力、情绪低落、抑郁等症状,约六成人忍受着身体不适,如失眠、偏头痛、湿疹或背痛。”

 

丧偶也是如此。闫少校诊过一位中年男性患者,他妻子因交通事故去世,他长时间做恶梦,甚至出现幻觉,面对未来焦虑,这是一种常见的丧失性事件后的应激状态。

 

研究发现,一旦丈夫或妻子去世,另一半的认知灵敏度就开始下降。通俗地说,丧偶让大脑老得快。

 

英国阿斯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发现,伴侣去世,心肌梗死的死亡风险升高11%,心衰死亡风险升高10%。

 

持续压力

诱发慢性病

 

慢性的创伤应激事件,因为是持续性的、缓慢的、高强度的,可能导致血压和血管收缩出现问题,逐渐诱发高血压和糖尿病,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很多躯体疾病的心理致病因素不可忽视,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哮喘、胃溃疡等。

 

焦虑不安会导致人体防御系统出现问题,保护性免疫机制下降,很容易生病。

 

爱生闷气

增加患癌风险

 

几乎所有研究都表明,癌症跟性格密切相关。这类人遇事喜欢憋在心里,习惯克制、压抑真实想法,表面上很少流露负面情绪,有时爱生闷气,心理脆弱,经不住打击,又总觉得孤独、无助,活得很累。

 

比如,长期生活在关系紧张的婚姻中,若男方过于强势,女方一直压抑,这类女性易内分泌紊乱,面色差,衰老早,诱发生殖系统癌变等。

 

 

4招减少可能的负面伤害

 

人生路漫漫,有很多重要转折,或喜或悲,都可能带来巨大改变,尤其是一些负面事件,没人能够完全避免和预测。

 

重要的是,当它发生时,我们怎么去应对,并尽量减少可能的负面伤害。

 

 

看淡人生,心态平和

 

人生就是不确定的,平时要做一些心理储备,能够接纳人生的意外。要避免事情发生时过于强烈的情绪起伏和情感冲突,大起大落的情绪会给身心带来很大伤害。

 

要尽量在喜悦来临时保持一份平和、清醒,悲伤到来时才能多一份安详和镇静,不得意忘形,也就不会乐极生悲。

 

 

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避免急性应激事件诱发中风,最佳方法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规律作息,睡眠充足;

 

清淡饮食,不吸烟,不饮酒;

 

定期体检,控制和治疗高血压,每天至少走6000步,改善心脏健康;

 

培养一两样兴趣爱好,经常跟朋友、家人保持联系,学会冥想和放松。

 

 

减少自责,合理调节

 

遇到考试不及格、婚姻失败、事业受挫等负面事件,要理性客观评价自我,不要过于自责,并非没有改变的可能。

 

 当下难过的情绪也是一时的,不要就此怀疑自我,做出消极自我评价。要相信自己,跟朋友多交流,你会发现很多事情并没那么糟糕,你自己也没那么差,不要把事情看得太严重,进而长时间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如果自己调适不好,可以找专业的心理医生交流。

 

 

社会支持更重要

 

亲友的理解,更有助于改善当事者的心态和情绪。

 

 当事者可以跟亲友讲讲自己的感受,朋友和亲人多倾听、多陪伴、多安慰,尤其是面对负面事件时,亲友可多提及当事者过去的成就,多带他们出去运动、旅游、逛街,增强日常活动频率,增强其内心的自信和力量。

 

 如果发现当事者超过半年不能回归正常生活,则可能有创伤后应激障碍,亲人需陪伴看心理医生。

本文转自于  人民日报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才汇云网”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