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为避紧张局势,一批来自乌克兰东部的民众抵达俄罗斯南部罗斯托夫州一处临时安置点。 (新华社 斯韦特兰娜/图)
“我认为应毫不拖延地承认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的独立和主权。”
2022年2月21日晚,普京终于出手了。
当天早些时候,普京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朔尔茨通电话,告知他即将签署有关承认乌东地区为独立国家的命令。
在普京签署承认乌东地区“独立”的命令之后,美国也立即表态,宣布制裁措施,禁止美国人在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地区进行新的投资、贸易和融资等,该行政令还将授权,对决定在这两个地区活动的人实施制裁。
“从目前来看,欧盟、德国、法国、乌克兰已经都失去了筹码,所有筹码全部集中到了俄罗斯和美国手里。接下来就看俄美双方会如何谈判,事态的发展才会比较明朗。”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吴非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据法新社2022年2月22日消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发表讲话,称乌克兰“不怕任何事或任何人”,并寻求西方对其的“明确支持”。
但美国却敦促泽连斯基,要前往乌克兰西部利沃夫“避一避”,保护好自己的安全。
同日,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决定,准许俄罗斯总统在俄境外动用俄联邦武装力量,且出动军队的数量、行动区域、任务和在俄罗斯境外停留的条件将由俄罗斯总统决定。
2022年2月22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将按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同有关各方保持沟通和应对。“我们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任何国家的安全利益都应该得到尊重和维护。”
当2月21日晚普京宣布承认乌东地区“独立”时,洛斯丽卡的丈夫尤斯塔斯从沙发上跳了起来,激动地抱着她,嘴里说着:“WIN!WIN!”(译为:赢了!赢了!)邻居们的欢呼声也此起彼伏。
28岁的乌克兰人洛斯丽卡,两年前嫁到了乌克兰顿涅茨克的东南部城市——马里乌波尔市,这是乌克兰在亚速海的重要港口,距离俄乌原来的冲突区仅10公里。不过,这个城市名义上属于“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但它依然被乌克兰控制着。
“昨晚我和丈夫都出去燃放烟火庆祝,街上很多人久久都不愿散去。”2月22日,洛斯丽卡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她和丈夫走到街头,已经有不少当地民众在燃放烟花庆祝,还有人挥舞俄罗斯旗帜。街边还有民众安装了音箱,循环播放普京讲话,人们高呼“俄罗斯”,现场还奏起俄罗斯国歌。
社交媒体上流传的一些视频显示,卢甘斯克也开始了庆祝活动,一大批汽车驶过这座城市,车上悬挂着俄罗斯的国旗。
“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历来是乌克兰的‘亲俄地区’。”洛斯丽卡说。以乌克兰语为母语的民众,仅有24.1%左右,但说俄罗斯语的民众则达到了74.9%。
2014年4月,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民间武装分子随后宣布成立“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
“但在国际上一直没有得到承认。”洛斯丽卡说。
从地图上看,乌克兰是欧洲的十字中心,相当于心脏部位。乌克兰恰恰是在欧洲地区和俄罗斯之间,拥有着核心地理位置,以及黑海、优质的矿产品、战备资源等,地缘战略性十分重要。
“目前这种‘独立’仍然只是俄罗斯的外交行为,不是战争行为。”吴非解释,因为俄罗斯宣布乌东地区两个共和国独立后,必须全民公投通过,这才是“事实独立”。
吴非表示,目前这两个地区,还有好几个城市被乌克兰控制,此时的“独立”是不完整的。
即便两个“共和国”加入俄罗斯,如果得不到国际社会的承认,这也只能成为一个悬而未决的结果。
“乌克兰政府并没有为战争避难准备一些基本用品,甚至是水。”洛斯丽卡说,虽然发生了“大事件”,但马里乌波尔市的餐馆、超市今天依旧照常营业,人们的生活依旧如常,也没有出现恐慌性购物。更早些时候,她还带着孩子到公园玩耍,户外溜冰场里也有人在溜冰,街头还有艺人唱歌。
当地的防空洞已经闲置了很长时间,有的已经变成了水疗中心和餐馆。
在乌克兰首都基辅工作的教师亚德伍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俄乌危机两次较大的波动,主要是2021年年底和现在。“第一次消息传开时,紧张的大都是在乌克兰的外国人,他们每天都会讨论。这次乌东地区独立的消息传开后,住在基辅的民众,也有一些波动。”
亚德伍说,虽然各国媒体众说纷纭,但是乌克兰本地的生活“还算正常”,学校、市场、超市,包括政府机构都正常开放。
面对当前俄乌紧张的局势,亚德伍所在学校的老师们,有人心态平稳,也有人比较担心,他说,很多当地人是保持中立的,希望两个国家都好。“不过,我们对美国等一些国家经常煽风点火的行为,很反感”。
在旅游爱好者邓发亮的印象中,乌克兰像是没有朋友的孩子,人们的眼底似乎都有着一丝的压抑。“他们不喜欢东方国家,但却又难以被欧洲接受”。
虽然街上有民众在狂欢,但世界各国的反应,却是“乌云密布”。
就在普京发表全国视频讲话后,美英法德等西方国家,以及欧盟、北约、联合国等各方迅速对此做出反应,英国首相约翰逊甚至中断发布会,赶去和乌克兰总统通话。
一时间,“强烈谴责”“严厉制裁”“违背承诺”等说辞纷纷指向俄罗斯。
美方则在第一时间发布制裁措施,禁止美国人在“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进行“新的投资”等行为。该行政令还称,对违反上述第1条的个人进行经济处罚等。
2022年2月22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将按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同有关各方保持沟通和应对。“我们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任何国家的安全利益都应该得到尊重和维护。”
“美国的制裁针对的是两个共和国,而不是俄罗斯,这说明了美国的软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战略与政策分析研究所所长郭学堂认为,俄罗斯通过这种举动,对乌克兰国土面积进行压缩,削弱其实力,打击乌克兰加入北约对抗俄罗斯的士气,“就是让乌克兰永远不要再提了。”
北约东扩,这对俄罗斯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20世纪90年代,北约曾承诺不会东扩,但现在罗马尼亚、波兰均部署武器系统,美国在俄罗斯家门口部署了导弹。
52岁的乌克兰女子黛布拉,目前正在参加使用枪支、处理伤口的课程培训。她把汽车加满了油,并且告诉她两个已经成年的孩子,打算如果发生战争,要随时准备出发上战场。
“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发生战争时该怎么做,人们没有准备。”她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很多人不认为存在真正可信的威胁。”
黛布拉说的威胁,是指几天前乌东地区开火的事情。
2022年2月17日凌晨,乌克兰政府军向乌东部民间武装控制的5个地区开火,用迫击炮和手榴弹攻击15分钟。同一天,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乌克兰武装部队在接触线附近过度集中,有出现挑衅行为的可能,造成危险。
吴非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2014年乌克兰发生危机时,乌东地区很多居民已经移民俄罗斯,不少乌东的老百姓都持有两国护照。
“乌克兰东部离叶卡捷琳堡很近,俄罗斯也在重点发展叶卡捷琳堡的工业。”吴非说,因为有工作的需求,乌东公民到俄罗斯是没有问题的。“但对乌克兰来讲,这种人才损失是非常大的。”
48岁的凯娜蒂是基辅市一名超市收银员。她说,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大家一直生活在东部地区冲突的恐怖阴影下,已经对战争感到疲惫。“人类应该学会和平相处,停止战争就是停止伤害”。
实际上,自2014年乌克兰东部地区局势动荡以来,乌克兰政府军和东部民间武装之间的交火和炮击时有发生。当地民众本来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但最近炮击的频率和强度,让许多居民感到不安。
凯娜蒂担心,自己的大女儿正在俄罗斯工作,万一发生冲突,她的女儿将受到伤害。但女儿告诉她不必挂心。
面对西方的施压,俄罗斯还采取了不少反击措施。
2月20日,俄罗斯海军出手,宣布在2月21日零时起至2月26日结束,“关闭”亚速海的大部分水域及其上方的空域。同时,俄海军舰队在黑海进行的大规模军事演习继续进行。
另一方面,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军队于2月17日开始,在白俄罗斯举行为期十天的联合军事演习,警告西方“最危险时刻”即将到来。
普京在稍早前的一次公开讲话中,强调了北约的军事实力优于俄罗斯,但俄罗斯拥有自己先进的战略威慑力量。
“俄罗斯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告诉乌克兰以及西方国家,俄罗斯军队的战斗力以及纪律的严明,对乌克兰有一定的威慑性。”吴非认为。
面对强硬的俄罗斯,美国方面也不甘示弱。
虽然乌克兰并非北约国家,但美国却持续向乌克兰运送武器。据乌克兰外交部2月7日表示,他们近期已经收到了超过1000吨、价值超过15亿美元的武器装备。
这让很多乌克兰民众忧心忡忡。
“西方国家不怀好意,要将乌克兰推向战争。”凯娜蒂表示,“说实话,我并不关心欧洲或美国的说法。我不相信它们,它们经常说谎,言行不一。”
“目前的局势还不足以打仗,除非美国还要继续给乌克兰武器,”吴非说,乌克兰也不会打一个完全失败的战争。但是美国希不希望乌克兰打,就是俄美在谈判桌上的另外一个问题了。
正在乌克兰某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赵鑫,已经在乌克兰学习2年,今年即将毕业回国。他的研究领域,与军事经济学相关。
面对当前瞬息万变的俄乌局势,赵鑫每天早上起来,都密切关注着各国媒体发布的消息,梳理各方繁杂的信息。
进入2月以来,美国就像一台复读机,几乎每天都在发表类似“俄罗斯随时入侵乌克兰”的声明,这让美国和西方国家的信息空间,“充满了关于俄罗斯的恐怖故事”。
他明显地感觉到,最近乌克兰的物价有所上涨。不过,赵鑫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此次上涨究竟是因为俄乌关系紧张,还是因为疫情下世界性的通货膨胀,还需观察研究。
但他和他的导师一致认为,美国如此热衷“炒作”俄乌,和背后产生的经济利益,“脱不了关系”。
就在美国传出俄罗斯将“入侵”乌克兰的消息后,国际油价创下了近7年以来的新高。而美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原油生产国之一,另外,美国还是页岩油的巨头,页岩油的开采成本要高于常规石油,如果国际油价持续上涨,美国的这一技术优势就可以被进一步放大。
“相比于这些,美国真正看重的,是战争有助于解决国内的通胀问题。”赵鑫说。他的美国同学费特杰,目前也在乌克兰留学。早些时候,费特杰还跟他“吐槽”,说今年美国国内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和疫情,让许多美国人都苦不堪言。
“当一个总统无法解决国内问题时,在国外发动战争或者推动紧张局势,从而转移注意力,是有效的办法。虽然这个招数拜登政府已经用了数次,但事实证明,每次都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滕建群表示。
“从美国角度来说,要控制欧洲,就要保护自己在欧洲地缘政治的商业利益,美国就必须要‘搅局’,不断散布俄乌会发生冲突的消息。”滕建群认为,自拜登政府上台之后,不仅不断为自己对欧政策的失败找借口,而且通过在乌克兰的“捣乱”,也得到了一定的好处。“美国内政外交已经被资本绑架,他们肯定会推着美国往前,在欧洲地区搅局。”
由于乌克兰的历史渊源和地理位置,让美国能够轻而易举地介入俄乌局势。另外,美国还顺势借助这次乌克兰危机,升级欧洲和俄罗斯的矛盾,加强各个盟友对美国的依赖。
“从美国的角度来说,这其实是一个心理战。”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张家栋分析,“美国大肆渲染风险,可以更大程度动员西方欧洲国家。”
张家栋表示,“欧洲和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没有分歧,但在怎么应对俄罗斯的问题上,是有分歧的。美国要强化美欧之间的同盟体系,就会一直坚持俄乌危机的说法。”
乌克兰人克拉伦斯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从1月份到现在,对于当地普通民众来说,“俄乌战争”还停留在媒体层面。这两天随着局势的紧张,才成为大家饭后谈论的话题焦点。
而在乌克兰生活了20年的中国商人许耀武看来,目前乌克兰的氛围,还不足以和2014年的乌克兰危机相比。“现在只能说是零星火苗”。
许耀武是8年前乌克兰危机的亲历者,他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当年爆发的大规模武装冲突集中在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炸弹满天飞,“有被炸毁的警察大楼、布满弹孔的居民楼,太触目惊心了。”
“那会儿老百姓穿着防弹衣,拿着冲锋枪,在大街上巡逻。”许耀武说。虽然战火未深入到西边的首都,但当时基辅城内仍存在一些暴徒挑衅行为,有一段时间还封了城,市民仍然可进出,出城关卡由坦克和装甲车坐镇。
2014年,乌克兰的命运产生重大转折。当年2月22日,乌克兰政局骤变,总统亚努科维奇被解职,反对派全面接管政权。3月16日,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举行公投,宣布脱离乌克兰,加入俄罗斯联邦。乌东部数州也相继公投宣布“独立”。乌政府拒绝承认公投结果,政府军和民间武装在东部地区冲突不断。
“这场危机的深远影响延续至今。在2014年之前,乌克兰的经济只是缓步下坡。经历武装冲突之后,政局不稳令衰败急剧加速。”许耀武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
许耀武表示,乌克兰国内经济低迷,许多人的温饱都成问题,对政治有种无力感,“老百姓本身也左右不了这些东西”。
作为此轮美俄博弈的棋子,乌克兰此刻已是备受煎熬。由于美俄间矛盾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化解,乌克兰或将继续成为双方博弈的前沿,局势恐难以平静。
“俄乌危机目前已经进入外交战,虽然在乌东地区有冲突,但不会引起局部战争。” 吴非表示。
“从长远来讲,美国还会不断‘搅局’,乌东地区的各种势力,包括政府军、民兵武装等,都会继续在这个地区,代表不同的利益进行相互的博弈。”滕建群认为,毕竟俄罗斯、美国乃至欧洲国家,在这个地区都有利益,目前大战役很难会发生,但是整个地区局势还会比较敏感,比较脆弱。“乌克兰局势想要稳定下来,可能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本文转自于 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