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重大官宣,孟晚舟身份突变:果然,任正非还是食言了

华为重大官宣,孟晚舟身份突变:果然,任正非还是食言了

 

近日,华为搞了一个“大动作”。

4月1日,它发文宣布,华为副董事长、CFO孟晚舟接替郭平,成为新任轮值董事长。

这也意味着,孟晚舟拿到了华为“接班人”角逐赛道的入场券,在当值的6个月内,她将主持公司的战略和大小各种事务。

此次决定,不由得让人联想起华为总裁任正非。

作为她的上司兼父亲,他曾多次公开发表声明:“孟晚舟永生永世不可能做接班人,因为她没有技术背景。”

但另一方面,孟晚舟的能力和实力,超越了父亲的期待,他忍不住夸奖女儿:“烧不死的鸟,是凤凰。”

父亲此次的“食言”,更像是对女儿的肯定,而孟晚舟这一等就是许多年。

 

颠簸的童年

作为华为的“长公主”,孟晚舟并非含着金汤匙出生的。

1972年,孟晚舟出生之际,任正非还是一名工程兵,母亲孟军也要服兵役,两人萍踪不定,很多时候只能把她寄养在贵州的爷爷奶奶家。

贵州老家位置偏僻,经济条件并不太好。

孟晚舟记得有一次吃晚饭的时候,因为饭桌上没有肉,她一下子钻到桌子底下,把饭桌掀翻,不仅自己不吃,也不让其他人吃。

虽然偶尔有些任性,但奶奶始终是怕苦了这个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总是从家里仅有的一点伙食费里挤出一点点,隔三差五地背着她上街去买糖吃。

“奶奶背,上街街,买糖糖”,在奶奶常念叨的童谣中,孟晚舟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想念父母的日子。

直至长大成人,在很多场合中,她和父亲之间始终有着不可横越的疏离感:

“我能见到他的时间不多。除了每个月最后一周是公司工作例会,他会在那一周在深圳露面,其它时间都在外面出差。”

 

1984年,任正非终于转业到深圳。

他特意带上了女儿孟晚舟,想让她有更好的学习环境。

她回忆当时的居住环境形容道:

“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四面透风的屋子里,隔壁邻居说话都能听见。”

在这段光阴里,孟晚舟见证了父亲最艰难的时刻。

44岁的任正非因为做生意被骗,欠下了200多万巨额债务,随后就被公司开除。

与此同时,在各种原因下,他和孟晚舟母亲的婚姻,也亮起了红灯。

后来,她又再次被送到爷爷奶奶家,读书成年。父母离婚后,晚舟判给了母亲,她也改随母姓。

幼年辗转多地生活、家庭贫困、父母离婚,越是波折的生活,越能磨炼一个人的心智。

或许,正因如此,往后数十年,她遇到再大的风风雨雨,她都能扛过去。

华为的秘密

2013年1月,孟晚舟一头披肩长发,盛装出席在华为媒体见面会上,提及任正非,她使用的称谓是“任总”,而非“我父亲”。

这时,公司内部员工,才知道一路被老板骂过来的员工就是传说中的“华为长公主”。

彼时,她进入华为已经整整20年了。

如果有人在1993年拨通华为总部的客服电话,为他转接分机的很可能就是今天的轮值董事长、当年年仅21岁的孟晚舟。

那一年,她刚从深圳大学毕业,在父亲的安排下,她加入刚刚起步的华为公司工作。而且她与父亲默契地隐瞒了“总裁之女”的秘密。

因为父亲告诉她,社会阅历的第一条是对人要有认识,而打杂的经历有助于积累这些经验。

她的职责确实颇为重要,但也琐碎。

她做过秘书、协助过销售和服务部门,负责打字、制作产品目录、安排展览会务等。

她回忆那段往事,笑着自嘲:“我是华为早年仅有的三个秘书之一。”

她尤其记得,那一张办公桌大的平板上,排布着密密麻麻的按键。每当电话要响起,红红绿绿的信号灯就会不停闪烁,她经常会紧张到手忙脚乱。

工作稍有出错,迎来的便是父亲的厉声呵斥。有些老员工还记得,她从任正非办公室出来后,泪眼婆娑的模样。

1997年,为了更好地在华为发光发热,孟晚舟短暂离职,到华中理工大学攻读MBA硕士学位。

毕业,她才从行政岗位转接到财务岗位。但在当时,这并不是一个轻松的挑战。

任正非用“一杆汉阳枪”来比喻华为的财务:一大批青年人,初出茅庐,什么都不懂,提着一杆汉阳枪就上战场。

孟晚舟也是如此,每逢月末、季末或者年末统计账目的时候,她常常是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

她的办公室常年备有一张床垫,可以方便加班时休息;赶上出差,她总是选择凌晨和深夜的航班,绝不占用白天原本该工作的时间。

她逐渐展现出父亲那样的果敢坚定,一次次地推进公司服务变革。

2016年,华为全球销售收入高达5215亿人民币,是BAT三家的总和。其中,孟晚舟的全球统一的财务系统居功至伟。

有人采访任正非,你觉得华为成功的核心点是什么?

73岁的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财务体系和人力资源体系。

这是父亲对女儿的间接认可和褒扬。但女儿做错事,他同样毫不留情地批评。

有次,他看到部门反馈,说华为财务部门审批流程太复杂、财务人员经常设阻力。

任正非直接通发邮件给员工,对财务部进行严肃批评:

“不知从何时起,财务忘了自己的本职是为业务服务、为作战服务,什么时候变成了颐指气使?!”

回望在华为任职数十年中,任正非给予孟晚舟的从来都不是身份的庇佑,反而是一种远比其他员工的高要求。

或许严父对待女儿的爱,少了些温柔,但却让她迅速成长,成为一个处事不惊、从容大度的铮铮强人。

也正因此如此,她凭借出色成绩打破了任正非所言的“家人永远不会进入接班人序列”的不成明规定。

2018年,经持股员工代表会投票选举,她出任华为副董事长。

只是,没想到的是,一个“无妄之灾”紧随其后。

1028天的“软禁”

时间拨回到2018年12月1日,当时孟晚舟身处加拿大,正准备转机前往墨西哥出差。

结果当她抵达机场后,却遭到了警察的逮捕。

依据加方的说法,美国认为“华为公司”在和“汇丰银行”的交易中存在欺诈,需要将孟晚舟引渡到美国。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面对这场无须有的“指控”,她首先想到的是父亲的安危。 

在监狱的第二天,孟晚舟通过丈夫向父亲递过一张纸条:“爸爸,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你,你要小心。”

父女心相连。

大洋彼岸的另一头,七十多岁的任正非何尝不是担心自己的女儿:“那一刻我在想,如果我和孟晚舟同时被抓就好了,那她就不会这么孤单。”

在交了1000万加元保释金之后,被关押了10余天的孟晚舟才得以保释,但这不意味着自由。

她不仅被要求上交护照、限制活动范围,还要戴上带有GPS定位系统的脚铐,并要定期向相关部门汇报日常行踪。

这样的“软禁”生活,持续了1028天,脚上由于佩戴脚镣的淤青越发显眼。

期间,她在温哥华家中曾收到了几封威胁信,打开信封,发现夹带着子弹。

然而,面对这般毫无人权可言的苛刻条件,孟晚舟始终保持了一个中国儿女的体面与风度。

每一次现身前往听证会,即便脚戴镣铐,但她还是宠辱不惊,光鲜亮丽。甚至在感恩节时,她还不忘给守在她住所外的记者点上一个披萨。

优雅的姿态和端庄的穿搭,让挑剔的外媒都忍不住赞叹:“她让脚铐变得无比新潮。”

乐观的人,在人生至暗时刻都能看到机遇。

作为华为的副董事长与CFO,孟晚舟一直过的是“好几年没有好好读上一本小说”的忙碌生活。

但在加拿大这些日子,她顺遇而安,让自己的生活慢下来,有空就好好读书、听音乐会、也和家人每天电话视频。

另外,她给自己安排了许多课程包括绘画和瑜伽,以此充实自我。

父亲任正非很欣赏女儿的乐观,能自学五六门功课,还打算考个“狱中博士”。

“她有时候说在吃火锅,有时候做饺子下面条,她说忙了十几年,从没有像现在一样放松。”

更大的惊喜是,她与任正非的父女关系变得更为亲昵些。

在媒体面前,任正非总会谈及与女儿的琐事:“过去,孟晚舟可能一整年都不给我打个电话,不会问我怎么样,甚至不会给我发短信。但现在我们的联系密切了许多。”

但被问及他们多久没有见面时,他迟疑了一下,目光有些暗淡地回道:“不知道,应该是很长吧。”

那一刻,是一位年逾古稀的父亲对女儿愈发的思念。

在2019年12月1日发表的公开信中,孟晚舟说自己这一年“经历了恐惧和痛苦,失望和无奈,煎熬和挣扎,学会了坚强承受,从容面对,不畏未知”,还说要“感谢大家(中国人)给予的温暖和鼓励”。

1028天的“软禁”,并没打垮孟晚舟。他们父女俩人都坚定相信,会有相见的一天。

终于在2021年9月25日,经过中国政府三年来的不懈努力,加拿大政府最终撤销了引渡要求,孟晚舟当庭释放。

她曾动情地说:“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身处异国3年,孟晚舟错过了父亲任正非的2个生日,也错过了与家人团聚的3个中秋月圆之夜。

她在祝福父亲生日快乐的卡片上写下的“慢慢还”,如今终于能够实现了。

父女一场

记者曾问过任正非:“华为有可能和美国签订和解协议,来交换孟晚舟吗?”

任正非毅然回答:“绝不可能。我已做好此生不见女儿的准备。”

孟晚舟深知任正非“绝情”的背后原因,而她也和父亲有颗红色爱国的心,在面对美国和加拿大两国政府的威胁时,做到了处惊不乱,稳如泰山。

“勇敢不是因为不害怕,而是心中坚守的信念。”

孟晚舟的这一句话,写尽了一个中国儿女对强大祖国的信任。

右为孟晚舟丈夫:刘晓棕

都说,父母是子女人生中最好的引路人。

“不拼爹,不拼妈,一切看贡献和能力。”即便是面对女儿,任正非也一视同仁地践行着华为的价值观。

孟晚舟懂父亲的苦心,在华为里,任正非不是她父亲,而是一个站在商业王国顶端的男人。很长时间,她尊敬他,崇拜他,跟随他。

比起站立于父亲的身旁,她更希望和员工为华为开辟新天地,用自己的实力去赢得所有人的掌声。

如今,她当上轮值董事长,无疑在华为最终接班人的赛道上,赢了入场券。

 

祝贺她! 
本文转自于  易简读书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才汇云网”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