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肯触怒俄罗斯也要加入北约,芬兰到底图啥?

宁肯触怒俄罗斯也要加入北约,芬兰到底图啥?

 

熬过了数十年冷战,这一次芬兰为何不愿再忍?为什么说芬兰“入约”的勇气是俄军给的?《凤凰大参考》独家解读。

作者|《凤凰大参考》特约作者 陶短房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左)和芬兰总理桑娜·马林(右)

5月12日,芬兰总统尼尼斯托(Sauli Niinisto)和总理马林(Sanna Marin)发表联合声明,表示芬兰应“毫不拖延地”(without delay)谋求加入北约。这意味着芬兰已为向北约递交申请正式敞开大门。

芬兰如果加入北约,不仅将令后者增加1300公里与俄罗斯的共同边界,还将令“俄罗斯帝国崛起之窗”——芬兰湾南北两面被北约困死,更令俄战略核潜艇的大本营——巴伦支海历史上首次直面北约。正因如此,俄罗斯政府对芬兰可能加入北约高度紧张,多次提出严厉警告甚至军事威胁。

那么,素来重视和平、自二战后一直为永久中立国的芬兰,何以不顾强邻的军事威胁,甘冒放弃“永久中立保护伞”,宁肯触怒俄罗斯也执意谋求加入北约?

首先,“芬兰化”本就是被迫的,芬兰对俄罗斯有刻骨的历史冤仇。

芬兰历史上曾长期被沙俄吞并,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后才趁机宣布独立。但是一直未能摆脱俄罗斯(苏联)对其领土的野心,在1939年和1941年,两国先后爆发“苏芬战争”和“继续战争”,芬兰虽顽强抵抗令苏联颜面大失,但是最终失去了维堡等领土。

战后,迫于形势和国际压力,苏联未再尝试吞并芬兰,但通过1948年的《苏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令芬兰在保留本国制度的情况下,在政治、军事等方面沦为苏联附庸,这种在对方武力威胁情况下寄人篱下的态势,甚至得到了一个专有名词——“芬兰化”(Finlandization)。直到苏联解体,这一桎梏才被打破。可以说,从芬兰角度看,芬兰当初“选择”永久中立和“芬兰化”本就是被迫的,历史上的亡国之痛、割地之耻,一有机会当然要“翻过来”。

其次,芬兰人普遍相信“永久中立并不能给芬兰带来永久安全”。

从芬兰角度看,1939年芬兰并未招惹俄罗斯,却被对方蛮横索要割地,拒绝后就遭大举入侵;2月24日乌克兰战争的爆发,尤其战争爆发前后俄罗斯政要一系列从历史和现实角度否认乌克兰部分甚至全境“无资格独立”的言论,更令早有历史切肤之痛的芬兰人同病相怜、不寒而栗。鉴于历史经验,此次芬兰下定决心押宝北约“抱团取暖”。

第三,俄方威胁适得其反。

俄政要对芬兰的一再严厉威胁,招致了芬兰朝野对此的强烈激烈反应。就在5月11日,即“联合声明”发布前一天,芬总统尼尼斯托对普京直接喊话,称“你自己照照镜子,这一切(指芬兰谋求加入北约)正是你自己所造成的”——要知道,总统尼尼斯托曾被公认是“与俄友善者”,乌克兰战争开始前,他甚至被认为“西方领导人中和普京私交最好的”。

不仅如此,乌克兰战争的爆发还彻底逆转了芬兰民意。战前由于对俄的忌惮和相信“芬兰化”经验,芬兰民众对加入北约的支持率长期徘徊在25%以下。乌克兰战争的爆发改变了一切。最新YLE民调显示,支持加入北约的芬兰人比例已高达76%,而反对率已降至12%。

第四、俄军在乌克兰的表现让芬兰鼓起了勇气。

芬兰相信,既然战前态势如此不利、北约始终拒绝接纳的乌克兰可以顶住俄罗斯攻势,素有抗俄“光荣传统”的芬兰在地利之便、周边同病相怜“小兄弟”帮助、北约直接参与的情况下,更能“拒敌于国门之外”。不仅如此,原本俄在西北方向部署、直接对付芬兰等国的第6集团军开战后因俄在乌兵力捉襟见肘,被紧急抽调投入哈尔科夫战场,并在近日战事中遭受重创,这让更多芬兰人相信,俄罗斯分身乏术,无力再开一个俄芬战争的“副本”,即便芬兰加入北约,俄也只能嘘声恫吓。

从芬兰选择加入北约的一系列理由和考量来看,历史原因是客观存在的,但从另一方面说,地区安全的不稳定形势,和大国之间的互信丧失,也加速了芬兰的“选边站队”。况且,一旦真正加入了北约,俄北方巴伦支海门户大开的局面,也必然会使其采取更为积极的行动。这些行动的后果,不管芬兰是否真的能通过北约这个保护伞来应对,都会对芬经济和社会带来深远影响。

在本月5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在联合国安理会就乌克兰问题举行的会议上强调:各国安全不可分割,把一国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基础之上,道理上说不过去,现实中也行不通。冷战早已结束,北约理应审时度势作出必要调整。固守过时的安全理念,热衷在欧洲、甚至亚太以及世界范围内挑起阵营对抗、制造紧张局势,这样的做法既损人也不利己。——由此看来,想要真正解决区域内国家的安全关切,各方应当拿出为长远所谋划的负责任态度,坐在一起解决问题。煽风点火,煽动焦虑,都不是对历史负责的解决方案。

本文转自于  凤凰网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才汇云网”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