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财政投入GDP占比十年最低,如何守住4%底线?|教育观察

教育财政投入GDP占比十年最低,如何守住4%底线?|教育观察

 

教育部公布数据,2021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比上年增长9.13%,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跌至4.01%

2022年12月13日,贵州黔东南,老师正在给从江县城关第三小学的学生授课。图:视觉中国

 

  【财新网】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跌至十年来最低,接近4%“红线”。

  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近日发布《2021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下称“统计公告”)。统计公告显示,2021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57873.67亿元,比上年增长9.13%。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主要包括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等)为45835.31亿元,比上年增长6.82%,占GDP的4.01%。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是国际通用的衡量教育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教育2030行动框架》,“GDP中至少有4%-6%分配给教育”是公共教育财政的关键目标之一。

  在中国,占比4%是长期“红线”。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已提出目标:到20世纪末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要达到4%。但这一目标未如期实现。2011年,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要求各地政府公共财政支出预算保证财政性教育支出的法定增长,预算执行超收部分优先用于教育,各地开展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的新探索。至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首次突破4%,达4.28%。

  此后十年后,该指标均维持在4%以上。近年教育相关文件政策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不低于4%”的表述亦被反复强调。

  但自2015年后,这一指标已连续4年降低,2016-2019年分别为4.22%、4.14%、4.11%和4.04%。2020年曾短暂提至4.22%,但2021年再跌至4.01%,接近4%大关,为2012年以来最低值。

  教育部财务司司长郭鹏在2022年9月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十年平均是4.13%,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与世界平均4.3%和OECD国家平均4.9%的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但他认为,这是与中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国家财力状况相适应的投入水平。根据国际经验数据,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的高低,与财政收入占GDP比例直接相关:一般当一国财政收入占GDP比例在30%-40%时,这一比例才有可能达到4%以上;而中国财政收入占GDP比例长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12年首次实现4%目标时还不到30%,特别是“十三五”时期,经济下行压力逐年加大,加上新冠疫情影响,中国财政收入占GDP比例不升反降。“能够连续十年保住4%这一底线,这是很不容易的。”他说。

  他介绍,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十年累计支出33.5万亿元,年均增长9.4%,高于同期GDP年均名义增幅(8.9%)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幅(6.9%)。新增财政教育资金更多向薄弱环节、贫困地区倾斜,重点保障“义务教育”、“学前教育”、“深度贫困地区”、“深度贫困学生”和“教师工资待遇”五方面的经费支出。

  具体至各学段,2021年各级教育经费投入仍在继续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据统计公告,2021年全国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为15356.59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35%。全国幼儿园、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分别为9505.84元、12380.73元、17772.06元、18808.71元、17095.26元、22586.42元,较上年分别增长4.68%、2.22%、1.74%、2.95%、0.58%、1.65%,但较2020年同一指标均有所下降,增长放缓。

  各学段中,全国幼儿园的教育经费涨幅最大。2018年起,国务院印发《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建设普惠性幼儿园,提出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的基本目标。此后学前学段民办资源逐渐退出,公办投入大幅增加。

  郭鹏在上述同一发布会上介绍,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用于学前教育的经费,2021年达到2700亿元,年均增长20.6%,在各级教育中增长最快。自2018年教育部等部门首次在公告正文中公布了全国幼儿园教育经费执行情况以来,全国幼儿园教育经费已经持续四年增长,自2017年的生均6951.49元增长为2021年的9505.84元。但2021年4.68%的增长率也较2020年同一指标9.23%下跌了4.55个百分点。

  截至2021年,全国普惠性幼儿园(包括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达到24.5万所,占幼儿园总量的83%。目标仍继续提升,据教育部等发布的《“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到2025年,全国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0%以上。

  这一过程中,民办园举办者付出巨大,公办缺口仍待补足。据财新了解,多地出现民办园转普惠后补贴拖欠现象,办学者资不抵债被迫退出,在财力薄弱地区这一现象更突出。

  整体而言未来财政教育经费投入压力显著。多项政策冲击下的教育系统,需要更多资金支持:受民办教育调减等政策影响,民办校逐步退出,地方政府财政经费增长需补足教师与学位的缺口,以满足优质教育资源需求;此外,“双减”、《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和幼儿教育普惠等政策的落实,也意味着更多公办资源投入。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撰文分析,从教师编制计算,根据课后服务时长、教师工作量核定,并考虑到中小学教师女性多以及相关新的生育与产假政策,中小学教师需要在现有编制标准基础上增加40%才能满足课后服务需求。这需要全国新增400万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按年工资福利额10万元(实际各地有较大差异)计算,仅此一项就需增加4000亿元开支。学前教育学段,据储朝晖对地区个案及全国面上的调查分析,全国需要在现有学前教育经费总额基础上再增加80%的经费投入,才能基本实现已定的普惠政策目标。(参见《中国改革》报道《财政如何保障教育经费》)

  地方财政教育经费投入增长压力大、责任重。以广东为例,据财新此前报道,为了达成“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读公办的比例应达85%以上”和“各省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占比不得超过5%”这两条2021年下达的重要国家教育政策,据财新估算,仅在义务教育阶段,穗、深、莞共要建起870所2000人的公办学校,新增约10万名公办教师,在现有基础上每年另投入约33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参见财新周刊报道《广东教育巨变》)

  据统计公告,各地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均保持增长,近半省份增长率在5%以上。增幅较大的为广西、浙江、山西,分别为10.72%、7.99%、7.94%;吉林、西藏、云南、北京增速较低,均小于1%。分学段而言,各地投入重点有所差异,幼儿园和中职阶段,新疆投入增长最快(32.81%、14.31%),小学阶段为天津(8.85%),初中阶段为江西(5.29%),高中阶段为广西(15.29%),普通高等教育阶段为青海(28.88%)。

  比较各地教育经费投入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发现,全国有三分之二的省(直辖市、自治区)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增幅小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其中,海南、山西、陕西两者比较值分别为-19.41%、-15.97%、-14.89%;广西、湖南、重庆比较值为正,分别为7.72%、3.54%、3.54%。

 

 

本文转自于   财新网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才汇云网”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