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抛弃的星巴克

被抛弃的星巴克

 

 

广州白领张小理最近有一个发现,在平日上班经过的商场,她屡次往里一瞥,星巴克都是空荡的桌椅,几乎无人光顾。

这与张小理的经验有些相悖。一年多前,她与客户约在星巴克见面时,连找两个并排座位都有难度。店内人声鼎沸,她形容,“(即使)我们已经大声说话,还要凑得近才能听见”。

可如今,咖啡市场的新秀风起云涌,让“老大哥”星巴克四面夹击。

互联网咖啡、精品手冲、网红或小众咖啡店等多样选择,正在让消费者眼花缭乱。就连知名茶饮品牌近日也加入咖啡市场“乱战”。

比如,主打10—20元价位的“CoCo都可”挑起了价格战,宣布2月1日起门店现磨美式从12元降至3.9元、生椰拿铁每杯售价8.9元;奈雪的茶也在社交媒体发布9.9元咖啡券,将原价20元的饮品“卷”至10元以下。

来势汹汹的中国本土品牌已经将星巴克逼至墙角。星巴克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中国市场的同店销售额下降了29%,“比我们预期的严重4倍”。

在宏观的艰难环境下,2月底,星巴克宣布推出橄榄油咖啡,星巴克临时CEO霍华德·舒尔茨称之为“变革性时刻”,橄榄油咖啡最先在意大利的门店推出,再陆续推广至全球。

 

2023年2月27日,星巴克意大利米兰的一家门店内展示的橄榄油咖啡海报

 中国市场是星巴克重磅押注的对象。2022年9月,星巴克定了野心勃勃的“2025愿景”——未来三年增扩3000家中国门店,实现开9000家店的目标,营业利润同期增长400%。

与瑞幸为代表的咖啡死磕,星巴克被挤压的市场,还将持续上演。但重要的是,不再以“打卡星巴克”为荣的中国消费者,还会买单吗?

 

01

星光不再

 

95后白塔已经很少为星巴克掏钱了。

她曾一度是星巴克的金卡会员,每月喝十几杯的程度。

频繁喝星巴克,白塔说,都是迫于无奈。在美国留学时,她需要咖啡因,但学校方圆几里,能用2—3美元买咖啡的地方,只有规模化经营的星巴克。

对星巴克的依赖随着白塔2021年回国工作打破。瑞幸、小众咖啡品牌不断冒头,“选择太多了,喝什么不好非要喝星巴克”?

这位被本土市场培育口味的年轻人认为,自己对咖啡要求不高,喝不出咖啡豆的区别。“提神就行”的要求,让她只会选性价比高的咖啡品牌。

2022年对于星巴克来说是一大转折点。

去年8月,瑞幸和星巴克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前者门店数超过了长期中国第一的星巴克,达7195家。

 

截止2022年第二季度,星巴克中国门店数量达到5761家,瑞幸咖啡门店数量达到7195家,与同期相比分别增加401家和1171家

 

营业额也显示了瑞幸正奋起直追。2022年第二季度,星巴克中国区营收5.4亿美元,同比减少40%。瑞幸营收4.9亿美元,增长72.4%。

进入2023财年(实为2022年第四季度),星巴克在中国的颓势依然明显。星巴克全球销售额同比增长了5%,但在中国的销售额却减少了29%。

该公司将原因归结为“疫情因素,消费者减少流动”。

相比于瑞幸“生椰拿铁”“厚乳拿铁”几款爆款产品,星巴克尽管在加快推新速度,但如今被消费者记住的,依然是馥芮白、红茶拿铁等经典品类。

“80后”冷夏也在近年抛弃了星巴克。

但刚毕业的头几年,她对星巴克咖啡充满滤镜。几十元一杯的咖啡,代表了一种阶层的消费水平,“买它是跟一个理想的自己捆绑”。

星巴克曾像背大牌包一样,“是职场成功人士的标配”。波西米亚风格的异域杯瓶,与高大上的写字楼莫名般配。她回忆,她每月在上面的消费上千元,占当时工资的1/3。

端着它,农村出生的冷夏感觉融入了北京本地同事圈。

 

一名消费者拿着星巴克的饮品在门店外拍照

 

但近年,冷夏发现,消费主义文化不再如当年流行。“人都是会跟风的”,她说,“有段时间在家做咖啡很流行,感觉比去星巴克更高级。”

比起曾经的大手笔,她开始注重实用性。结婚后,她在家买了咖啡机、虹吸壶,热衷自制冷萃咖啡。近几个月,她还爱上了雀巢的速溶咖啡。

冷夏发现,曾经到星巴克打卡、拍照、分享的风潮,已经被各类网红店和精品咖啡代替。“现在还认为其星巴克的是成功人士的话,会被当成精神病。”

“与其说星巴克的吸引力变差,不如说当下环境变了。”冷夏总结道。

 

02

“第三空间”从装逼到中年危机

 

一份德勤中国2021年的报告也在揭示中国咖啡消费者的变化。

报告显示,咖啡接受度最高的一二线城市消费者,饮用咖啡的目的变成了提神醒脑的生理诉求和心理依赖,只有37%的人用咖啡当做社交,还有13%的人将喝咖啡当成彰显个人品味。

而后两者,是星巴克曾大举占领中国市场的缘由。

1999年,星巴克将门店首次开到了中国。在房价约2000元每平米的首都高端商场,星巴克一杯卡布基诺卖到了19元。

 

1999年,中国第一家星巴克在北京开业

接下来的千禧年,星巴克的足迹来到上海、香港,占领的依然是有着发光玻璃外墙的高楼大厦一隅。

此后的20年,星巴克坚持将店开在高档酒店、商场、写字楼周围。星巴克同时借鉴了欧洲名店的策略:不依靠在大众媒体做广告,因为坚信每一家门店就是最好的广告。

这也是“星巴克之父”霍华德·舒尔茨为人称道的地方。他提出的“第三空间”概念让人眼前一亮:“咖啡店应该是顾客日常的好去处,是除了家和上班以外另一个舒适社交场所。”

在第三空间的营销口号下,星巴克一度成为崇尚品味、具有小资情调城市白领们的追捧潮流。“我不在办公室,就在星巴克,我不在星巴克,就在去星巴克的路上。”

冷夏也印象深刻,2011年前后的北京海淀,星巴克里充斥极客和创业者。推门进入店内,关于投资、创业、技术理想的话题扑面而来。“不管现在大家怎么嘲笑星巴克,它当时作为第三空间还是很吸引人的。” 

豆瓣曾流传着一份《星巴克完全装逼指南》,关于如何在星巴克显得有“逼格”。

“首先你必须带一本杂志,啥?《读者》?呸,那你只配去火车站买杯豆浆蹲着喝去。中文的杂志一律PASS!必须得英文原版的!按照小资圣经——保罗·福塞尔写的《格调》所说,连《国家地理》《TIME》之类的杂志都只会暴露出你庸俗的小中产阶级格调。起码得拿本《Economist》吧,或者《FORTUNE》、《Forbes》……”

箐财资本创始人葛贤通告诉盐财经,星巴克在中国深耕多年,形成了一定的品牌优势。它在多数城市都能获得黄金店铺位置和租金优惠。对很多商场来说,星巴克算强势标杆品牌,一般招商都是主动引进。

另一个有意思的说法是,星巴克的成功与中国城镇化密切相关。

据媒体统计,1999—2018年,中国城镇化率从近35%上升至近60%。同期,星巴克在中国的门店数由1家走到3500家。

但当门店扩张到遍地都是、当咖啡变得随手可得,星巴克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星巴克在2018年宣布,它以每年新拓展18—20个城市的速度进入100个中国城市。

2017年年底,星巴克亚洲首家全沉浸式咖啡体验门店在上海开业

而加快下沉的计划,部分源于老门店增长乏力。星巴克中国首席执行官蔡德粦揭露,2020— 2021两年间,星巴克新开了1200家店,占到门店总量的1/5。而在中国区70%的增长,实际都由新店推动。

率先追捧星巴克的一线消费者,率先抛却了星巴克的光环。

一线城市引领的风潮,预示着星巴克面临的市场:咖啡正逐步从“赶时髦的饮品”,转变为日常、大众化的饮品。

为小资情调买单的咖啡往事将逐渐消弭。葛贤通认为,星巴克肯定今后不再如此强势了。面对云起的新兴对手,“(市场份额)是一个被逐步蚕食的过程”。

 

03

放下身段

 

星巴克并非没有意识到眼前的危机。论性价比,它在中国没有优势。更何况,贩卖第三空间的成本也不低。

但在最近半年,四面楚歌的星巴克还是微微地低下了头。

推出折价券,首杯优惠券……星巴克正尝试发福利。

上海“海归”白领莎林只在星巴克有优惠时才消费。她告诉盐财经,半年前的“双11”,她在李佳琦直播间抢了任选10杯240元的“星巴克大杯囤囤卡”,用了很久。

平日里,星巴克“买一送一”促销活动,信用卡积分兑换等优惠,她一个没落下。

喝星巴克也许源于长期海外生活,她养成了每天喝咖啡的习惯。而星巴克的客制化服务——自选杯型、萃取方式、奶泡、牛奶、糖浆等诸多选项,让她感到宾至如归。

尽管如此,“买超过40元一杯的星巴克,就觉得非常不值了”。

连长期饮用的星巴克爱好者尚且对价格感到敏感,更别提普通消费者。查看星巴克的促销活动会发现,折扣大多建立在一次性多杯购买或鼓励复购的基础上。

以抖音团购为例,星巴克上线了66元双杯(限六款原价41元的星冰乐、拿铁等)、经典拿铁147.9元5杯(限分5次购买)、59元经典咖啡大杯2杯等优惠券。

星巴克也在电商平台搞“促销”

比起如今将咖啡拉入10元以下的国产品牌,星巴克的力度实在不痛不痒。

甚至,去年2月,“受成本上升的因素”,星巴克全线饮品还上涨了1至2元。大杯美式价格从28元上涨到30元,大杯红茶拿铁从33元涨到35元。

星巴克看似已经放弃走低价促销的“内卷”路。

星巴克曾披露,其85%的营收来自会员。积分赠送礼品、打折券等,都是给有固定习惯的忠实粉丝准备的。

但星巴克或许将消费者想象得过于忠诚。抛弃了星巴克的冷夏形容,自己是觉醒的消费者。

从更大的社会趋势来看,星巴克的价格定位愈发难讨好消费者。据《2022本土咖啡消费趋势洞察报告》数据,中国消费者最能接受的现制咖啡价格区间是16~25元。

本土咖啡消费者购买现制咖啡的价格区间(图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人民在线发布《2022本土咖啡消费趋势洞察报告》)

更高价的星巴克正急切把需要咖啡因的中国人留住,它的一大雄心是进入更下沉的市场。

2023年新财季,星巴克把门店开进了10个小城市,包括四川广安、陕西安康、湖南吉首、河南周口、江西萍乡、安徽亳州、山西阳泉等地。

显然,星巴克打算重走老路。将小资风吹进四五线城市,让县城人因为喝得上星巴克遭人羡慕。

不同的是,未开拓四五线市场的星巴克,已经不再像当年来北京、上海时的独自威风。小地方的饮品市场早已云集各路品牌。

谁都想教育中国中产的味蕾。

谁都想瓜分中国中产的钱包。

即使气势汹汹、找不到增长点的星巴克,还将继续“危”。唯一的好消息是,比起美国、日本,中国的咖啡市场仍有膨胀的空间。

葛贤通说,面对风起云涌的中国本土咖啡,星巴克仍有品牌优势。“它强大的供应链能力,不是其他品牌短期赶得上的。它同时还有资本能力,毕竟是个千亿美金市值的公司。”

大鱼展现翻身能力的时候到了?

 

本文转自于   南风窗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才汇云网”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