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海参崴将成内贸货跨境中转口岸 吉林陆运距出海口大大缩短

俄国海参崴将成内贸货跨境中转口岸 吉林陆运距出海口大大缩短

 

吉林、黑龙江到辽宁港口陆运普遍超过1000公里,而绥芬河、珲春到俄罗斯海参崴仅约200公里,陆路运输成本可大为降低

 

       吉林和黑龙江两省没有出海口,长期从辽宁大连港中转海运货物,借俄罗斯远东港口获得出海口后,陆路运距将大幅缩短。

  近日,海关总署联合三部委批复同意吉林省进一步扩大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业务范围,增加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海参崴港)作为内贸货物中转口岸,浙江省舟山甬舟集装箱码头和嘉兴乍浦港作为内贸货物跨境运输入境口岸。

  内贸货物跨境运输,是指货物由关境内口岸启运,通过境外运至关境内另一口岸的业务。这类货物起点非常单一,即黑龙江省、吉林省的内贸货物,经由绥芬河、珲春等口岸出境,运至俄罗斯等国境外海港装船,再转运到我国东南沿海港口。

  2022年以来,中俄贸易量大增,随之我国东南沿海港口至海参崴港集装箱船舶运力增加,船舶回程带货能力增强。在此时机下,2022年9月,吉林珲春市航务局申请增加海参崴为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中转口岸,增加浙江两港为内贸货物跨境运输入境口岸。珲春地处中俄交界地带,拥有吉林唯一对俄铁路口岸和公路口岸,可直通海参崴等港口。

  早在2007年,海关总署首次批准内贸货物跨境运输试点,并在公告解读中指出,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能源、原材料和商品粮的生产和储备基地,由于运力有限,东北地区运往南方的物资难以及时运出。这不仅成为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也使我国其他地区难以有效利用这些重要资源,海关总署还表示运力紧张问题长期存在。

  在首次试点中,出境口岸限绥芬河,进境口岸限上海、宁波、黄埔,所经俄罗斯口岸限海参崴港、东方港、纳霍德卡港。之后,受国际合作关系及区域开发政策推动,内贸货物跨境运输试点范围逐步扩大,包括吉林省开展内贸货物跨境运输试点,不断增加出境口岸、境外中转口岸和进境口岸,并允许使用外国籍国际航行船舶承运,内贸跨境运输既可南下,也可北上。

  上海一位资深货代人士告诉财新,以前东北内贸货走海运基本在营口或大连上船,再运往厦门、广州等方向。但这种方式对于辽宁货量比较方便,吉林、黑龙江货量到辽宁港口路程普遍超过1000公里,运输成本更高;相比绥芬河、珲春到海参崴仅约200公里,陆路运输成本可以大为降低。

  该货代人士称,北货借助境外港口南运,不但减少了成本,也有利于中国加强与近邻之间产业链、供应链联系的紧密度。

  一位哈尔滨工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对财新称,除了节约成本,东北货量同通过境外口岸南运,可以长期缓解山海关铁路进关货物运输瓶颈,尤其为大宗货物商人所看重。

  不过,前述货代人士称,短期内的矛盾是中国向俄罗斯运输货物的各大口岸因货量急升均长期拥堵,尽管距离近,把境内货物运输到海参崴也并不容易。

  符拉迪沃斯托克,原名海参崴,位于亚欧大陆东北部,清朝时为中国领土,隶属于吉林将军。1860年11月《中俄北京条约》将包括海参崴在内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域割让给俄罗斯帝国,俄罗斯帝国将其命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俄语意为“统治东方”。

  目前,海参崴港已是俄罗斯太平洋沿岸最大港口城市、年集装箱吞吐量近100万标准箱。

  2023年5月11日,驻符拉迪沃斯托克总领事朴扬帆会见黑龙江省商务厅贺松副厅长一行,朴扬帆表示,我国东北地区全面振兴与俄远东开发具有联动效应,新形势下迎来新机遇,总领馆切实服务于国内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支持黑龙江省与远东领区在互利共赢基础上深化交流,推动合作量质齐升,增强内生动力,实现共同发展。

 

本文转自于  财新网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才汇云网”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