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发布 夏季均温等指标创新高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发布 夏季均温等指标创新高

 

蓝皮书显示,气候系统变暖趋势仍在持续;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2022年中国夏季平均气温、沿海海平面高度、部分冰川末端退缩距离、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厚度等气候变化指标均创下新高

 

       中国气象局7月8日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3)》(下称《蓝皮书》)。《蓝皮书》显示:气候系统变暖趋势仍在持续;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2022年中国夏季平均气温、沿海海平面高度、部分冰川末端退缩距离、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厚度等气候变化指标均创下新高。

  “ 1961至2022年,中国气候风险指数呈升高趋势;2022年,高温和干旱风险指数均为1961年以来的最高值。”《蓝皮书》称,2022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1850至1900年平均值)高出1.13℃,为1850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第六高值;2015至2022年是有史以来最暖的八个年份。最近10年(2013至2022年)全球均温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14℃,较2011至2020年平均值高0.05℃。2022年,亚洲陆地表面平均气温较常年值偏高1.0℃,是1901年以来第二暖年份。

  另一方面,全球海洋变暖显著加速,海平面持续上升,并在2022年创下新高。《蓝皮书》称,1958至2022年,全球海洋热含量(上层2000米)呈显著增加趋势,且20世纪90年代以来变暖显著加速;2022年的全球海洋热含量比历史第二高年份,即2021年高出1. 1×10^22焦耳。同时,全球平均海平面也在2022年达到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位。

  此外,全球冰川消融加速,处于物质高亏损状态。据《蓝皮书》,1960至2022年,全球冰川整体处于消融退缩状态,1985年以来消融加速。其中北极海冰范围显著减小,南极海冰范围创新低。具体而言,北极海冰范围在1979至2022年呈一致下降趋势;南极海冰范围阶段性变化特征明显,1979至2015年曾波动上升,2016年以来海冰范围以偏小为主,并在2022年2月达到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最小值,较常年偏小27.9%。

  就中国而言,《蓝皮书》显示,其升温速率高于同期全球水平,极端高温事件频发趋强。1901至2022年,中国地表年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10年升高0.16 ℃,2022年的地表均温为20世纪初以来的三个最暖年份之一。1961至2022年,中国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次呈显著增加趋势,2022年共发生3501站日,频次为1961年以来最多;其中,重庆北碚(45.0℃)和江津(44.7℃)、湖北竹山(44.6℃)等共计366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详见财新周刊《环球同此酷热》《南方大旱》)

  降水方面,中国平均年降水量在1961至2022年呈增加趋势,极端强降水量事件增多,降水变化区域差异明显。其中青藏地区平均年降水量显著增多,西南地区则呈总体减少趋势。同期,中国极端日降水量事件频次增加。

  《蓝皮书》还称,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呈加速上升趋势;地表水资源量年际变化明显,青海湖水位连续18年回升。1980至2022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5毫米/年,1993至2022年为4.0毫米/年,高于同时段全球平均水平。中国沿海海平面在2022年达到1980年以来最高。

  2022年,中国地表水资源量较常年值偏少5.4%;长江、西南诸河和西北诸河流域分别较常年值偏少10%以上,长江流域地表水资源量为1961年以来第五少;辽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为1961年以来第二多。1961至2004年青海湖水位呈显著下降趋势,2005年以来连续18年回升,2022年青海湖水位达到3196.57米,已明显超过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水位。

  中国冰川中,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阿尔泰山区木斯岛、祁连山区老虎沟12号等冰川均呈加速消融趋势。 2022年,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物质平衡量为–1251 毫米水当量,是有连续观测记录以来的第二低值,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和老虎沟12号冰川末端退缩距离均为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大值。同时,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退化趋势明显,多年冻土区平均活动层厚度在2022年以256厘米达到有连续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生物圈方面,中国植被覆盖整体2000年后稳定增加,代表性植物春季物候期自1963年来呈提前趋势;红树林面积上世纪70年代至今总体先减少后增加。1973至2000年,中国红树林面积减小,其中广东、香港和澳门红树林面积减少最为明显;2000至2022年全国总面积稳步增加,至2022年已达到240平方公里,基本恢复至1980年水平,其中广东、香港和澳门红树林总面积基本恢复至1990年水平。(详见财新周刊报道《进退维谷红树林》)

  据《蓝皮书》,太阳活动在2022年进入第25活动周的快速上升阶段,太阳黑子相对数年平均值明显高于2021年和2020年;全球大气平均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三种主要温室气体浓度2021年均达到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均为气候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

 

本文转自于   财新网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才汇云网”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条评论
评论